文/美峰 2019.6.19
妈妈的爱,像春雨悄无声息,润物细无声,流淌在生活的小溪里。
我的童年时期,物资极度的匮乏,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事。但是由于父母勤劳能干,我的童年不缺吃不缺穿,并且每年还有腊肉吃。那时候没有琳琅满目的零食供我享用,我吃的唯一的零食就是妈妈从街上买回来的月饼。
妈妈每一次上街回来,都会给我带回来一块月饼,那时一块月饼就是无上的美味。金黄色浸着油的外皮,里面有红的绿的不知名的东西,还有花生米,白冰糖,葵花籽,咬一口从嘴里甜到心里。每当我拿着一块月饼享用时,心里无比的幸福,无比的满足。也总是拿着让妈妈咬一口,妈妈舍不得吃,总是象征性的咬一点点到嘴里,慢慢的品味,还不住口的说:“真好吃,真好吃,妮多吃点”。每当这个时候,我的脸总会像花一样绽放,心里美滋滋的,心想等我长大了,我一定给妈妈买好多好多月饼,让妈妈吃个够。
在物资贫乏的年代,妈妈的爱不仅蕴含在一块圆圆的月饼里,沁人心脾,更缝在了妈妈一针一线的棉衣里。
小时候的冬天似乎特别的冷,每年冬天都会大雪纷飞,铺天盖地。那时候没有羽绒服,貂皮大衣,唯一可以御寒的衣服就是妈妈做的棉衣。妈妈白天下地干活,放牛喂猪,放羊养驴,喂鸡养鸭,晚上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的缝制棉衣。妈妈做的棉袄合身又软和,穿在身上舒舒服服。
那我初三那年,天气突降大雪,一夜之间,白雪覆盖大地,足有一尺多深。我没有带棉袄,早晨起床冻得哆哆嗦嗦,躲在教室里不敢出去。第二天妈妈早早地冒着风雪给我送棉衣。看到妈妈冻僵的手脚,冻得红红的脸颊,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流出来,我赶紧转过身去,怕妈妈看见。妈妈从怀里掏出棉袄,高兴的递给我。我接过带着妈妈体温的棉袄,穿在身上,一股暖流涌遍全身,那就是妈妈爱的温度,妈妈的爱是冬天里的一件棉衣。
后来啊!我出外求学,几百里之外的异乡,我特别想家,想妈妈。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是我最想妈妈的时候。那时通讯不方便,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更没有微信,唯一的联系就是书信,可是妈妈不识字,写信妈妈也看不懂,我对妈妈的思念只有悄悄放在心里头。
那时候经济拮据,妈妈省吃俭用,我也特别节省,额外的钱一分也不多浪费。妈妈怕我饿着了,每一次回家都会准备很多零食,让我带到学校,行李箱里的油炸面条,炒花生,芝麻盐,酸韭菜辣椒等,都是妈妈自己亲手做好的,用塑料袋包装好塞满了行李箱。每一次到学校都会很珍惜妈妈做的食物,细细的品味,慢慢的分享,每吃一口,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母爱的味道,香甜可口,芳香怡人。
每一次回家,都能看到村口的转弯处的高坡上,妈妈正踮着脚,手搭凉棚在张望。在朝阳的映衬下,蓬乱的白发飘飘,镀上了一层金黄的金光闪闪的晕。看到我回来,老远就听到妈妈大声的说:“妮,回来了,感觉今天你就会回来”。我飞也似的跑到妈妈面前,紧紧拉着妈妈的手转回家去。我好奇的问妈妈:“妈妈,你咋知道我今天会回来呀!我也没有给你说过我啥时候回来”。妈妈笑眯眯的说那是一个秘密。后来无意间听父亲说:“周六上午,你妈会起早做饭,然后去村口张望,看看你回来没有?”到这时我才知道,妈妈每个周六上午都会到村口张望,看看有没有我瘦弱的身影出现在乡间的小路上,那已经成了妈妈的一个习惯了。
再后来啊!我毕业、工作、恋爱、出嫁了,我似乎感觉到妈妈不关心,或者说是因为我忙着工作,照顾年幼的孩子,冷落了妈妈吧!但是妈妈把对我的关心,转化成了一件件柔软的小棉裤小袄上,给女儿做的棉衣合身又舒服,让不会针线活的我省去了很多麻烦。后来我发现妈妈对我的关爱丝毫不减,只是和原来的不同而已,由对我的关心到关心我的孩子。妈妈说:“我长大了,不需要妈妈的关心了”,嘴上这样说,但心里却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我的生活,工作,孩子。
妈妈的爱,是一块月饼,香甜可口;是一件棉衣,温暖宜人;是张望的身影,感人至深。妈妈的爱,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像春风一样“吹面不寒杨柳风”。妈妈呀!我该怎样报答您这比天高比海深的养育之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