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时也是讲机缘巧合的。《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在几年前就看过,但没看完,当时只是觉得,对于我这个常常太过在意他人感受的人来说,单单是这个书名就已经是很大的启发了。
这几年工作和生活经历的的丰富,让我对于“课题分离”有了更深的认识,去年分别在樊登读书的非凡精读馆和得到听书又听了对于这本的解读。去年以来,工作中的一些困惑让我和办公室的小伙伴都深刻认识到具备“被讨厌的勇气”的重要性。前段时间,同事说她正在读这本书。而我在多年之后,因为参加“天行书影会”的关系,又再度翻开了这本书。
经历少时,有些话看过就过去了,但是在有了一些经历之后,再读书中的很多话就都有了深深的共鸣。
书中,青年与哲人对谈的第一夜的主题是“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单单是这句话就值得我们先停下来好好想想了。
当问题发生时,我们常常容易把错误归咎给别人,或是觉得自己当下面临的课题对于自己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但是,当反复读着这句灵魂拷问:“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就会觉得,分清了谁的错之后呢?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很多时候,我们把注意力聚焦在分清责任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比如原生家庭的问题,我们知道了自己身上的很多问题可能是传承了家族、家庭的种种过往印记,这对于我们找到问题源头减少对自己的苛责是有帮助的,但是很多人却停留在责怪父母身上。可是,仔细想想就能体会到,如果要把所谓的不幸转化为幸福,一味怼天怼地是没有用的。就像书中哲人说的一样,纠结过去最后就变成了我们不愿意改变的借口。
阿德勒告诉我们,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但是改变命运的关键不是陷在过去之中,而是重新解读,重新诠释过去经历的一切,拿回生命的主动权。因为“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1.现在开始改变。
哲人对青年说:“如果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那就会陷入‘决定论’。也就是说,最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又期待改变,那么,就要抛弃过去决定论,转而着眼当下。
爱因斯坦说过:“你不能用造成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因此,既然对现状是不满意的,就应该如书中的哲人所说:“要有‘摒弃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决心。”唯有此,改变才能发生。
2.未来始于当下。
如果我们认同现在的所有都是过去导致的,那么现在能做的就是不要让我们能够把握的当下成为让未来的自己懊悔的“过去。”无论过去的是因为他人还是我们自己导致了现在的不幸福,我们除了让它翻篇之外,并没有更加积极的方法了。“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则是现在”,如果十年前我们没有把握住,那么现在就是能够改写剧本的最佳时间。多为过去懊悔、纠结、伤神一分钟,便是浪费了能够改变未来的一分钟。
3.我要为我负责
张德芬老师说的好:“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把导致所有问题的责任都甩给别人并不会让我们更好过一点,因为事实证明,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如果期待他人来扭转自己的命运,就是把生命的主动权交给了别人。就像《土拨鼠之日》里的主人公一样,走出2月2日的轮回的关键就在他自己的身上,当他变得越来越好,当他真正地享受了一切时,旧的循环就被打破了,新的美好的人生和未来也开启了。
无戒学堂2023年日更第2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