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用而不知、却实际掌控着我们一言一行的那个灵魂,它是真正的我,是生前与死后的我,是不生不灭的我。是玩完人生这场游戏后最终留下的东西。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没有上述种种情态(指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就没有一个“我”;没有一个“我”,它们就无从显现。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似乎浅显易明,却又不知道主使它的是谁。似乎有某种“真宰”主使着这种关系,但又看不到它的迹象。真宰真实不虚已被得道之人验证,但又看不见它的形体,它是真实存在却没有形迹的。
庄子说,没有种种情绪状态,就没有自我(指小我,与真我相对)存在;没有自我,种种情绪状态就无法产生和显现。那自我是什么呢?不过是一堆情绪罢了!情绪由何而来?情绪由念头而来。每一个情绪背后都有一个念头在支撑它,人有时即使知道自己起了情绪,却不知道支持这个情绪的念头。这是因为觉察力太弱的缘故,念头发生在无意识层面,还没有被带到意识中。这种不知道、无觉察的状态会使得念头无意识地延续,念念相缠,从而制造更多的情绪。念头由何而来?念头由思维而来。思维是面对一件事情时的下意识思考过程,它往往是固定的,由过往的生活经历、学习经验编程而来。思维是一组念头,一组念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思维过程。思维由何而来?思维由信念而来。人之所以遇到一类特定的事情就产生特定的想法,是因为它们背后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在支撑着。即使你消灭了“这个”思维或想法,只要信念还在,一有契机,思维还会像水流一样源源不断地冒出来。信念与前三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情绪、念头、思维会来来去去、生生灭灭,信念却很坚固。不同信念之间有一个相互支持的结构,你支撑着我,我支撑着他,构成了一张牢不可破的网。信念-思维-念头-情绪,这就是自我的全部结构。
自我和种种情态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一个人若没有了这些情态,也就是没有了支持它们的念头、思维甚至信念,也就是没有了自我;一个人若没有了自我,也就是没有了固定的、顽固的信念,从而也就难以产生种种固定的思维和念头,也就没有了这些情态。所以说,不是“我”拥有许多念头和情绪、“我”掌握许多思维和信念,而是“我”就是那念头和情绪、“我”就是那思维和信念,也就是说,“我”并不是真正的主宰。当“我”企图主宰什么时,“我”不过又制造了一堆思维、念头和情绪而已,实际的情况并不是,“我”去主宰一个他者,而是——自我与自我的缠斗。既然自我不是主宰,那真正的主宰是谁呢?还是没有主宰呢?一定是有某种“真宰”的吧,因为得道之人已经见证过,虽然无形无象却又真实不虚。难道这就是灵魂吗?这里庄子一方面用推理的方法,一方面引用得道者的权威,来说明自我背后存在着更大的生命。
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
百骸、九窍、六藏,都完备地存在于我的身体中,我跟哪一个更为亲近呢?你都同样地喜欢它们吗?还是有所偏爱呢?如果都喜欢它们,是把它们都当作奴婢吗?那么它们谁也没法统治谁吗?还是让它们轮流做君臣呢?抑或是另有一个真正的君主存在呢?无论我们能否找到这个真正的君主,对它的真实存在都是无有损益的。
人体的几百个骨节、九个孔窍、六个脏器,究竟是谁在主宰着这个身体呢?实际上它们都是身体的组成部分,而部分怎么能主宰整体呢?一定是整体主宰着部分。我们常常以为大脑是身体的主宰,但这只是大脑告诉我们的。实际上,我们的血液循环、呼吸心跳,都是不受大脑控制的,身体受伤部分的痊愈,也是不受大脑控制的,好像每一个器官都有它独立的生命,每一个细胞都有它独立的生命。身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大组织,居住着不同的、独立的个体,就像地球上居住着不同的物种,宇宙中居住着不同的星球一样。这些部分本是谁也主宰不了谁的,现代人却总把大脑当作主宰,用脑支配身体、安排身体、命令身体。明明身体需要休息,大脑却强迫自己多工作一会儿;明明双腿此时想要运动,大脑却让自己呆在屏幕前多打会儿游戏;明明胃很饿,大脑却让自己减肥再坚持一会儿。现代的很多疾病,都源自身心的分离,大脑想要掌控的太多,身体失去了喘息的空间,甚至被剥夺了话语权。
在一个系统中,一旦一部分企图掌控另一部分,就会引起系统整体的失衡。但系统本身的智慧不会允许长期的不平衡存在,它必然会进行调整。表现在个人上,就是各种身心病患甚至肉体的消亡;表现在地球整个生态系统上,就是物种的灭绝与产生;表现在存在本身、生命本身上,就是能量的千变万化。可见,任何部分想要在系统中获得统治,最终都会被系统反噬。那个系统本身、整体本身才是真正的主宰,它具有任何部分所不能及的真正智慧。但我们能见到那个规划一切、主宰一切的系统本身吗?我们见到的只是被主宰者。我们能见到那个统治着身体各种器官、使之运作的灵魂吗?我们见到的只是被统治者。但这有碍于真正的统治者的存在吗?人们日用而不知,于真君也不减一毫,不增一毫。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人一旦受形降生在这个世界上,而不知保养真君,虽然一时不死,却也只是坐等死期罢了。与外物相摩擦相消弭,一天天不可复返不可停滞地走向死亡,不是很可悲吗!终身劳劳碌碌却不见成功,奔波疲倦却不知归处,不是很可哀吗!这样的人就算不死,活着又有什么好处呢?他的形体死去了,他的心也随之死去了,这不是最大的悲哀吗?人生在世,难道本来就如此糊涂吗?还是只有我糊涂,还有不糊涂的人呢?
人一旦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有了一个肉体,就必然受到这个世界的种种局限。就像你决定下一盘象棋,就必须遵守棋局的规则,而这些规则是没有道理的,它就是这样的。就像地球人必须遵循重力、阻力、气节变化、生老病死等规则,心理学也讲人的集体无意识,人类集体约定了某些东西,以便“人生”这场游戏继续玩下去。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就在一步步地走向死亡,然而大多数人好似忘了这一点,追逐着这个世界上终将失去的一些东西。然而庄子为什么劝我们保养真君呢?难道它是我们最终唯一能够带走的东西吗?
人脑不是真正的主宰,真正主宰一切、规划一切的是庄子所称的那个“真君”,我们日用而不知、却实际掌控着我们一言一行的那个灵魂。它是真正的我,是生前与死后的我,是不生不灭的我,是玩完人生这场游戏后最终留下的东西。我们在这场游戏中的每一个选择,都会给灵魂染上一道色彩。在与世事人物打交道时,是选择善,还是选择恶;是选择精神,还是选择物质;是选择永恒,还是选择一瞬;是选择真理,还是选择幻象……这一世后,我们带走的,是一个光明清澈的灵魂,还是一个晦暗污浊的灵魂……而这,又将成为我们下一世的底色。也就是说,人生于世,实是一场磨炼与考验的游戏,是迷失于游戏中一时的得失,还是借这场游戏来修炼那个真正的自己,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选择。
然而大多数人选择了前者,而遗忘了自己真正的使命。终生汲汲营营,追逐着短暂虚幻的东西,却从未达到自己想要的成功,身体奔波心也不知归处,就这样过完了一生,没有体验过真正的安乐,这不是太可悲了吗!这样活着不是活受罪吗?但正因人向来处于一种心为形役、生不如死的境地,却不觉得自己的悲哀了!没有享受过真正的平安和喜乐的人,总会被一些快感驱使,以为这就是生命的全部了!当他的身体死去后,他那个清澈澄明的灵魂也死了,这样的灵魂是造物赋予每一个人的,他却把它涂上了晦暗的颜色。辜负造物主的礼物,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悲哀吗?庄子不禁感慨道:世人竟如此糊涂吗?还有不糊涂的人吗?我们也不仅扪心自问:我是糊涂人还是明白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