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2147天,2023.04.06
当来访者描述中总是出现“我~总是~所有事(负面的)”时,作为咨询师在确认了来访者知觉得同时,可以从以下六个视角提问:
未来视角:20年后的你会怎样看待现在这件事?
过去视角:回顾从前,你曾经是如何成功地走出过类似的困境呢?
严重程度(最糟糕)视角:这件事与你曾经面对的其他困境相比,到底有多严重?
远距离(旁观者)视角:如果从很远的高处俯瞰这件事,你能看到什么画面?
极端(大不了会)视角: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可能发生的最好的情况是什么?实事求是地讲,最有可能发生的是什么?
最好朋友(重要他人)视角;你最好的朋友会给你什么建议?
以上摘自骆宏老师的打卡日记。
看完后,我的思考是,焦点解决强调确认知觉、扩大知觉和转移知觉。当来访者在讲其生命故事时,一般都是如何受困、如何被困其中,陷在困境中的无力、无助感等,这时作为咨询师要用心地倾听以及努力地听懂来访者在表达什么,谁和什么对其而言是重要的,同时也要听到来访者在困境中的努力、有效应对困境的方法是如何做到的,以及其潜在的优势、资源是什么。这为接下来的提问提供了可能性“视角”。焦点解决常常会从如未来视角~奇迹问句、时空对话;过去视角~成功经验即例外;重要他人视角~关系问句、循环问句来详细探讨,对于远距离视角、严重程度视角、极端视角好像不常拿来探讨。远距离视角就是跳出来看,即把自己看成是局外人、旁观者,至于跳出来站多远多高要看全貌还是部分由来访者自己决定。严重程度视角我理解在于挖掘来访者应对困境的成功经验,或许来访者有比这严重的,或许没有。实际上,不论有或无,这样的探讨都是有意义的。比如说,这是遇到的最困难的最有挑战性的最让人无力无助的时,先同理,再运用评量来对此和过去觉得比较难得境遇打分,然后看看差异在哪里?差异的困难是什么?有没有哪些内外资源可以帮上忙?曾经有效的方法哪些可以继续用的,等。极端视角,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视角,也是课上老师讲的“大不了…”的视角。有时候人们沉浸在一定要让问题“消失”的执念中,一味地对抗“问题”/“困境”/“情绪”等,结果是越对抗,问题越固着。同时在与问题的对抗过程中,也是一个不断和自己内耗的过程。所以,与其不断受挫且无效,倒不如停止对抗,什么也不做,或试试别的办法。比如想想现在努力做什么的结果与接下来什么也不做的结果,哪一个更糟。或许就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