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的好处-语言的两种标准-旅游作为语言学习的前提
相信有过国外生活或者留学经历的人都曾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当我们怀揣着十几年的外语学习经历和当地人交谈时,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他们的语言和学校里的不一样,以至于交流本身会受到影响。对笔者来说,另一种经历更加深刻:一些明明发音不标准,语法奇怪,甚至有些词不达意的人能和外国人谈天说地,好不快哉。经历种种让笔者怀疑起“正规”的语言教育。但是直到笔者机缘巧合接下了几单翻译工作方才醒悟背后的逻辑。
在对一篇网络安全分析报告中笔者惊讶地发现,即使中文版的语法漏洞层出(一些工科男与人交流的能力确实令人吃惊),笔者依然能够直觉上抓住其意。这让我认识到作为母语使用者的我们使用的是另一套语法规范,夹杂了联想,暗示等说不清道不明的规则。事实笔者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个通过学习语法而能和母语使用者沟通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用一门语言流畅沟通却不懂(至少是不通过背诵记忆懂得)正规语法,却不能没有这种语言使用者的非正规规则。
根据上述论证不难看出,一个人想要学习使用一门语言,不能先学语法。语法可以作为成为作家/演说家的有力工具,但不是新手的好朋友。笔者个人的经历以及taleb(傅雷作为翻译家有同样的想法)的建议是:将自己放在母语者周围并一点点学习他们的用法会是更好的(更有趣的)语言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