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认知驱动》二

【日期】:2023.03.09

【书名】:《认知驱动》

【章节】:二·1

【理论】:

NLP逻辑层次模型,把人的思维和觉知分为6个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环境、行为、能力、信念和价值观、自我意识、使命。

NLP逻辑层次在成长上的呈现,自下而上分别是:环境、努力、方法、选择、身份、意义。

【知见】:

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和感知世界。

【启发】

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且明确人生目标和意义,自然而然所有的选择、方法和行动顺应开展且适宜且助益。

这是人生的理想状态,这是NLP逻辑层次模型的上层。看到NLP逻辑层次模型呈金字塔模样,我们都知道越上层越高级。

一、抱怨外部环境和别的人如何,于事情无进展,于自身无提升;

二、只是标榜努力的程度,耗时费力一直在做,根本没有通达核心的见地,缺少关键因素的把握,徒有数量而无质量;

三、信奉凡事总有更好的方法,期待更好的出现,找寻最佳,浮于理论,却不肯扎实作为;

四、比努力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选择,而且,通过采取有效行动来实现;

五、认知自己,让选择、方法和行动为自身建设;

六、创造价值,于人生利众生。

纵观我的成长之路,我走过每一层,虽然层级有高低之分,但是一路走来,每一步都算数。切实的经历让我有更深刻的感悟,激发出更强烈的提升意愿;知识开拓了视野,让我意识到有更大的可能并且可以选择;在行动中校准,清晰自我,创造价值,走在升级之路上。

【行动】

知识提供了视角来看见,我终归得是我来长成我,利他打开了格局,选择导明了方向,方法来助力,行动见实效。


【日期】:2023.03.11

【书名】:《认知驱动》

【章节】:二·2

【理论】

人的行为改变分为三个层次:结果、过程、身份,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成效。

在《掌控习惯》这本书中描述的这一规律在各个领域是普遍适用的,我们可以拿写作来举例。

在“结果”层次,为做而做。给自己设立目标:每天都写,构成怎样的篇幅。久而久之,不了了之。

在“过程”层面,关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思考写什么出来,精进怎么样写好,达到哪些效果,具有何种意义。能做到的人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大多数人,仍然需要大量的意志力才得以坚持。

在“身份”层级,主动从心理建设开始行动。我是一个书写相伴,乐在其中,价值丰盛的人。写作,自然而然的开展,是我喜欢的事情,并且创造更大更多。

清晰自己是谁和要成为,由内而外的激活,自上而下顺承。而从“结果”层开始行动,最终也可能做成事,如果恰巧校准自己想成为的人,那皆大欢喜,否则,从外到内、从下至上的“身份”重塑,被动且痛苦,甚至面对成功的机会,都有可能亲手毁掉。

比如,我可以把交接给我的事情处理好,而面对体制内领导的有意提拔和委以重任,我总是谢绝和推脱,这种状态并不舒坦。我想成为作家,文字在我笔尖流淌,作品因我而呈现,我在作品中表达,酣畅淋漓,滋养生发。

从一开始正视自己的身份建设,主动积极的心态,巨大的潜能,请善用。

【理论】

亚历克斯·佩塔克斯在《思维的囚徒》中提出“十大积极结果练习”:如果你希望有所改变,试着写下十个好处。

别人在说些我没兴趣听、根本就不想听但是不能堵住对方的嘴、不好捂着自己的耳朵或者立马走开,这有什么好处:

1.我在活着,我的耳朵听得见声音

2.这个世界上还有些别的什么,我是不一样的

3.他们关注这些,这是他们的生活;我在关注什么,我如何来过好我的生活

4.他们看到我了,我的确存在,他们想和我说话,最起码不是讨厌的甚至有着不同程度的喜欢

5.对方的方式的确是自己不喜欢的,但是存在本身不因一人一事一时而否决,宇宙容纳一切而丰盛繁衍,我可以有此心性吗,我与宇宙本同源,我选择善待会如何

下笔之前我还纳闷能写出来吗,而真正开始写了,写出来的每一条在自我惊叹的同时,打开了不一样的视角,有了不一样的心态,积极的变化在发生。

这种做法与“态度—行为—结果”的规律相一致,看待一件事情的态度会影响行为,而行为会影响结果。如果一味评判负面,那只能徒增抱怨,事和关系都沦为禁锢着的枷锁;如果主动朝向正面,生命如此鲜活,可以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深度工作》中有说:“你的世界是你所关注事物的产物。”“我们选择去关注哪些事物、忽略哪些事物,会对我们的生活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只有态度和信念改变了,事情才会朝好的方向转变。”

【知见】:

人类成长的终极力量——心理建设。

吸引力法则,保持自信、平和的状态,采取正面的行动,最终产生好的结果。

单纯的发愿不会直接形成结果。

坚定信念和降低期待并不矛盾,因为坚定信念就是做最好的准备,而降低期待就是做最坏的打算。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促使自己更好地行动,并最终产生好的结果。

不断进行积极的自我提醒和暗示,直到可以本能地、笃定地相信自己,与此同时,还要保持觉知,不能执着于一个固定的身份或信念。因为随着自身能力和境遇的改变,我们往往需要新的“身份”来引领,所以成长注定是一个将内在身份不断揉碎并重塑的动态过程。

【小结】

身份建设和态度选择于改变和提升有着巨大的效力,采取行动,才真正为我所用。


【日期】:2023.03.21

【书名】:《认知驱动》

【章节】:二·3

【知见】:

行为与思维相互影响。

语言、表情、姿态、动作都是有力量的。

·

绝对化语言,关闭了未来的可能性

开放性语言,激发出自身的能动性

·

面部表情会向大脑传送对于感觉和情感的反馈

神经元回路并不总能清楚地分辨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在困境中假装大笑,情绪也会变得更轻盈

在愤怒时做出暴力的姿态,会变得更加愤怒

·

开阔的姿势,更自信

舒展身体,更长远

·

拉门时手臂收缩,进入一种“简单满足”的心理状态

目光从上到下移动,像在点头称是

【启发】: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与此同时,嘴里说的话,有影响心里的想法,善用语言的力量。

【行动】:

从自己嘴里说出来的话,第一个听到的人是自己。我喜欢积极、和善、开放的。

口出善言,会让别人感觉更好,会让自己变得更好。我来讲积极、和善、开放的。


【日期】:2023.03.21

【书名】:《认知驱动》

【章节】:二·4

【佳句】

理性,把我们从低级本性的欲求中拽了出来,却又严厉的看守着,拒绝智慧之上的可能性洋溢。

【知见】:

持续写作很可能是锻炼学习能力、锻炼思考能力、锻炼分析能力、锻炼沟通能力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

写作可以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可以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启示】:

乐观开放、专注当下、享受过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