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来越发现用课件讲课速度慢,学生不做笔记,效果不好。就拿这次讲《济南的冬天》为例,课件简单实用,修改后感觉可以用,结果一节课没讲完,第二节课再用,然后用10分钟左右完成达标题。时间很紧张,有一半题没讲。
下一个班我没有用课件,直接讲,根据每一段的重点,比如,在最后一段的写水分析中让孩子们寻找有画面感的文字密码。通过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想想画面,感受到颜色的丰富美丽。于是找到要想文字有画面感要多用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这个在课件中没有设计,是我看一个选择题,许多孩子做错了,就当做一个重点来讲。
课件上是提前预设好的,孩子们会不思考,等着出答案。直接出示,学生只看不记。如果是不用课件就可以老师边写边记,教师的书写带动学生做课堂笔记。很有现场感,有时候老师会即兴创作符合文字的一幅画,学生很感兴趣。
课堂是生成的艺术。而课件限制了这种生成性。可能是我做课件的水平有限,可能是我备课还没有备到可以预设多种情况,总之目前我感觉从抓学习习惯入手,尽量不用课件,板书,用亲手的力量,当然也要考虑到课堂内容丰富性。
在该用的时候用,等着学生学会课堂上思考,跟随老师的板书做好课堂笔记,手脑并用,或许课件的运用会如虎添翼。
用过不用课件,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初衷不改,手段可以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