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妈妈发现,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孩子开始有意无意地说谎。孩子说谎是家庭教育里比较令人头疼的问题。在揪出谎言的时刻,父母们常常感到失望与愤怒,甚至开始质疑自己的教育方式。
其实,基本上每位父母都遇到过孩子说谎这件事。小孩子说谎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的是由父母和环境所致。因此,当孩子出现说谎现象时,父母不能一味地惩罚孩子,而是要先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来正确引导。
一般来说,学龄前后的小朋友尚未拥有明确的道德观,在他们的认知能力范围中,并不清楚“真的”与“假的“对的”与“错的”之间的差别在哪里。
在他们的世界里,只要能让自己舒服、高兴的事就是“对的”,而能避免父母生气与责备的事就是“好的”。
孩子说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为了达成某种愿望
孩子2岁之后,正是想象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经常根据自己的愿望去想象一些事情,用想象来代替现实。
比如,有位妈,在路上听到了读幼儿园的孩子跟同学们夸耀“我家养了100只兔子,经常会跟着我去散步”。
事实上孩子对尘螨过敏,家中从不养宠物。孩子夸张的谎言中其实包含着真实的愿望——他想养宠物,通过幻想他就能得到满足。
所以,当我们听到5岁以下的孩子这样说话时,不要太过于惊讶。先了解他的愿望,然后才能帮他区分现实与虚幻。
2.赢得大人的注意
6岁之前的孩子,在他的世界里除了自己就是父母,因此在与父母互动的过程中,孩子非常清楚自己做了什么举动,会引起父母的注意。当他发现自己说了一些夸张的话或做了一些不当的举动,可以吸引父母对他投注更多的关心与注意时,于是他自然而然地就会重复这样的行为。
3.自我保护或逃避责任
孩子做错了事,怕受到父母的责备或者打骂,尤其是曾经有因犯错而被惩罚经验的孩子,再犯了错就会用谎言来掩饰自己的错误以逃避惩罚。
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不敢承认,而撒谎说是猫碰倒的。说谎虽然不好,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表示孩子的智力发展是正常的,已经知道了事物的因果关系,而且也是本能地保护自己。
4.博取别人的羡慕
有时候,孩子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他们会有意编造一个故事,有时甚至会达到离谱的地步。
比如,6岁的浩浩和其他小朋友玩游戏时,手舞足蹈地告诉小朋友:“我爸爸力气可大了,一只手就能把小汽车举起来。”另一个小孩听了,不服气说:“那有什么稀奇,我爸爸一只手就能把大汽车举起来。
小孩子的这种说谎,其实就是一种天真顽皮式的吹牛,只是想得到别人的注意和羡慕而已。
5.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有的孩子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并达到某种目的而说谎。
比如,有的孩子为了逃避上幼儿园,就说自己肚子疼来骗父母。
因势利导,鼓励孩子说真话
幼儿心理研究方面的专家指出,幼儿早期善意的谎言非但不会成为孩子未来的发展障碍,相反会有利于他们的智力开发。
因为说谎时大脑正在复杂地运作,包括要把真相隐藏起来,用合理的解释来掩盖自己的失误等。这个过程很好地锻炼了儿童的管理思维。
所以,当孩子撒谎时,父母千万不要轻易地把谎言和孩子的品质联系在一起。虽然说谎并不意味着孩子变坏了,但是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因此,父母要与孩子多沟通,弄清楚孩子撒谎背后的真实原因,然后再因势利导,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纠正,尽可能地让他少说谎,让他真实而有责任感地面对世界,这对于孩子心理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1.父母要做好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有人当着孩子的面说谎,那么孩子很快就可以学会。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不要在孩子面前对别人说谎,更不要对孩子说谎,要做到言而有信。
2.不为谎言提供机会
对于说谎,预防更重要有效。所以,父母们平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像侦探似的审问孩子。审问行为会让做错的事情在孩子心里的分量放大,让孩子觉得很严重,从而会激发他采取防御性说谎。
(2)不要把孩子的性格和才能捧得太高。如果平时总是比较夸张地夸奖孩子成绩优秀,是一个非常乖的孩子,但若有一天他只拿到了70分,或是因为某些原因被老师惩罚,那么他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就有可能会选择撒谎。
3.理解孩子
说谎会有愧疚感,在没有必要说谎时,孩子不会选择用谎言去保护自己,所以,父母一定要理解孩子,正确与他沟通。
(1)直接阐述事实,让孩子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当孩子说谎时,直接告诉他你了解真相,不用说谎。记住,阐述事实并不是指责,只是让孩子知道事情不该这么做,我们要如何解决它。这么一来,孩子便没有必要去坚持撒谎。同时有利于孩子从错误中吸取经验。
(2)对无心错误表示理解。孩子经常会不小心弄坏玩具,摔碎碗,对此,他们为了避免责骂可能会说谎。这个时候,父母不要抱怨,可以告诉孩子“碗比较滑,你也不想把他摔碎”。这样理解的言语会让孩子知道这种事情是可以告诉爸爸妈妈的,他们理解自己不是故意这样做的。
(3)用安慰代替说教。孩子撒谎有时候是在担心或是恐惧什么。比如他装病不想去上学,应该想到他是不是跟同学相处不愉快,或者是受了其他同学的欺负。与其教训他,不如安慰他,告诉你对他的处境表示同情,这样下次他再出现不想上学的情况时,就会先跟你说清楚原因,而不是选择说谎。
4.强化诚实的行为
当孩子犯了错误能主动承认时,首先要表扬孩子,然后告诉孩子下次怎样做能避免错误,做得更好,可以多奖励孩子的诚实行为,使诚实的行为得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