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富臻1.13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本领高强,天不怕地不怕。
可就是这样一个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在观音菩萨赐予的“紧箍”面前,也不得不收敛他的野性。
唐僧念起紧箍咒时,那钻心的疼痛让孙悟空不得不乖乖听话,踏上西天取经之路。
而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面对孩子种种表现显得无能为力的老师和家长朋友似乎也渴望有这样一个神奇的“紧箍”。
现实中,孩子还真需要一个神奇的“紧箍”。
传统中,这“紧箍”可能就是一个让孩子“怕”的人,比如拿着家法的父亲、手持戒尺的先生。现在时代不同了,这个“紧箍”不是要让孩子承受痛苦,而是一种规则和边界的约束。
孩子就像孙悟空,天性中带着纯真的同时,也有无穷的探索欲和叛逆心。
如果没有约束,他们可能会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如同脱缰之马,肆意驰骋却不知何处是归程。
在家庭中,严格的家规就是“紧箍”。明确的作息时间、礼貌待人的要求、诚实守信的准则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规则,却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红绿灯。
当孩子不想按时睡觉,熬夜玩耍时,家规这个“紧箍”就要发挥作用。
父母要像唐僧一样,坚定地执行规则,让孩子明白,违反规则是不被允许的。
这不是对孩子自由的剥夺,而是让他们在有序的环境中成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学校里,校规校纪同样是必须的“紧箍”。
尊重师长、团结同学、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等,这些规定保障了学习环境的和谐。当孩子在课堂上随意讲话、扰乱秩序时,老师的批评和相应的惩罚就如同紧箍咒一般,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学会在集体生活中自律,懂得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