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曲家让·巴蒂斯特·吕利第一个用长棍子敲打地面,被认为是指挥棒的前身后,指挥家手中的工具从长棍子变成了一根小木棒,20世纪期间还有出现了无棒指挥派。指挥家们的手拥有魔力般的想象表达,让音乐呈现出更加丰富和多样的色彩。
在19世纪上半叶,交响音乐通常以一种相当严格的速度进行演奏,而之后的作曲家则开始用更复杂的音乐和表现手法建立自己的风格,于是在记谱体系中有了越来越多的变化。指挥需要将所有的声音加以整合,让演奏者的表现达成他们的想象就需要掌握复杂的技巧。
当我们看到指挥在台上挥舞双手的时候完全无法想象那些手势语言需要多么漫长的练习。除了我们能够明确看到的节拍,事实上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标志着不同的含义。因为指挥要经过长时间的手臂和肩部肌肉的训练,直到练出肌肉记忆为止,所以一天中有6~9个小时挥舞手臂对他们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
在演出中指挥是完全不能停下的角色,那也就意味着他们要具备连续工作好几个小时的体力。一般指挥还分为运动型和芭蕾舞型,他们对音乐的韵律作出回应,并且拥有与乐团默契的交流与心灵感应。作者为我们列举了几位的伟大指挥家。
“理查·斯特劳斯就像一个略带烦恼的商人,等待晚点列车的到来。托斯卡尼尼看起来就像陷入与隐形魔鬼的战斗,他那总是张开的嘴唇嘟哝着难懂的词句。威尔海姆·富特文格勒是个身材瘦长、相貌平凡的男人,引导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的终曲小节时,他晃动手臂和头部,仿佛关节比别人多一倍。他们无疑都很伟大,都一言不发地进行沟通,彼此却完全不同。”
指挥平时靠说话和手势语言与乐团沟通。在他们中间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基本规则。有时候在指挥不同乐队时,指挥家会面临语言的挑战,但是一般成熟的乐队都能很快领会他动作带来的含义。在现场演奏过程中,还需要关注那些突发的情况,比如咳嗽声,乐声多余的呼吸,及时作出调整。通常他的大脑中需要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并提早反应并给出指令。
作为一名指挥,一定要懂得比乐团更多,否则他们就不会服从,只有当乐团和指挥都非常了解一部作品,并且互相尊重后,才会有完美的表现,哪怕指挥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动作,但是他的呼吸,眼神,手和身体的细微动作早已传递了音乐的美妙瞬间。作者就是在学生时代,跟着大师们慢慢积累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在他的那个年代有许多了不起的音乐家,他们经历过战争,见过人性最糟糕的一面,对于音乐和人生的理解更加深刻,所以才能诠释出感人至深的音乐。这些经验都成为作者日后从事这份职业的能量源泉,也使他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