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年即将到来,一切看起来平平常常的东西,都被赋予了全新的概念。马路的两侧挂起了红色的灯笼,大街上公园里,到处洋溢着喜庆的颜色。集市上,商场里都是置办年货的人们,喜气洋洋的氛围,一片祥和的景象。
年味,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浓了!
想起了小的时候,日日盼,月月盼,盼的就是春节的到来。离春节年还有一个多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了。买年货,擦玻璃,拆洗被褥,蒸馒头花卷,包包子饺子,炸果子油饼,捣江米炸年糕。
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捣江米面了,也不知母亲从哪借来的石臼,把洗净控过水的江米一点点的放进去,然后用双手握住那个碗口粗的石杵,一下一下的捣,捣成粉面后过筛,没筛下去的,放进石臼继续捣,家里人轮换上阵,一捣就是一晚上,非常非常的累。自那以后,过年再也没捣过江米面。
那时候的冬天,比现在的冬天冷多了,几乎每家的小凉房里,都有三四个特别大的水缸,把蒸熟的馒头包子,还有油炸出来的饼子果子,通通放进大水缸里,储存起来,放上两个月都坏不了。
终于盼到了春节,除夕那天,天还没亮,我和弟妹们早早就从被窝里爬起来,迫不及待的把母亲亲手缝制的新衣服穿上了,你瞅瞅我,我看着你,兴高采烈的在屋里蹦过来跳过去,互相嘚瑟身上那身漂亮的衣服。
除夕夜里,母亲把吃的全都摆在桌子上。那时候家里穷,最好的佳肴就是炖鸡肉和黄河鱼,剩下的就是炸油饼和炸果子,葵花瓜子和水果糖,还有就是土豆白菜豆腐放在一起的大杂烩。
鸡是自家养的,黄河鱼是在集市上买的,这鱼不能少,按母亲的话来讲,就是年年有余(鱼),每年过年必须有鱼。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唠嗑,一家人其乐融融。
儿女们吃饱喝足了,热闹也开始了。母亲让儿女们站成一排,按年龄从大到小,每人必须表演一个节目,表演完节目,然后说出自己心中的理想,在家人们一阵阵的掌声中,乐的合不拢嘴。只记得我说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唱的什么歌给忘了。
除夕夜,过的既兴奋又快乐,一晚上都不睡觉。到了初一,清晨五点多,母亲就把饺子煮熟了,吃过饺子,拜年大戏就开始上演了。
先来到邻居家,恭恭敬敬的面对长辈,大声喊道:“爷爷,过年好。”拜完年还不走,站那等着爷爷往手里放好吃的才走。
爷爷见状,连声说着:“好好好”然后赶紧拿两块水果糖,笑哈哈的放在我们手上。
给爷爷拜过年了,还有奶奶呢,以同样的方式又得到一把瓜子。叔叔阿姨自然也是要给拜年的,前后排好几家邻居,都去挨个拜年,一圈下来,兜里装了满满的糖和瓜子,还有花生。
一路上,碰见几个一块玩的小伙伴,见了面一个个都眉开眼笑,每个人兜里都是鼓鼓的。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找一处干净的水泥台面,拿出拜年得到的糖果,各自摆成一小堆,水果糖有好几种,开始互换水果糖,换成自己爱吃的口味。拿出一块水果糖,含在嘴里,很甜很甜。
年味,越来越近了,也越来越淡了!
如今,长大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沉淀,转眼步入了中年。看着街道两旁挂起了红红的灯笼,看着商城里琳琅满目的春联年画,心里却有一种莫名的伤感,年还是那个年,可有的亲人已经不在了。
小时候的年,过的是快乐,现在的年,过的是回忆!我抬头仰望着天空,天空很蓝,它那么大,一定容得下我所有的思念。
2020年有太多的难忘和感动,一场新冠疫情的肆虐,有万千医护人员、军人、志愿者们替我们负重前行,才有了岁月静好的日子。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世界里,而是有幸生在了最好的中国。
2021年春节快到了,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年,不管生活中经历了什么,中国年还是要过的。年味,跟小时候不一样了,但那份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情愫一直没有变。
今年,我有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我进驻了简村,带着一颗热爱写作的初心,没有华丽的词藻,用简单的文字,在简村记录了一些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认识了一些文学爱好者,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提前送上我的祝福:祝愿简书越来越好,也祝愿我的简友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