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游记类的书有好感,何况是保罗•索鲁这个旅行家的游记,读的过程挺过瘾,但也觉得他是一个令人不讨喜的旅行者。
《在中国大地上:搭火车旅行记》里,他真实到一点善意的谎言都没有,刨根问底,追求细节,但却既没有何伟的深刻,也没有毛姆的犀利。
他就是那种很中国通的外国旅行者,动不动就给定个性,对80年代中国吐痰、脏乱、抢座、忙碌不会享受、容忍度高,对WG年代知识分子的坚强给以肯定,对拉萨等城市的落后的写实,但也颁奖了这样原生态城市的独特魅力。
我更喜欢他那本《老巴塔哥尼亚快车》。读完后真怀念自己背包客行走江湖的日子,还有绿皮火车的旅行,窗外景色太美了,竟没有感觉时间过得太久呢。
春光无限的明媚,又勾起了我旅行的心,奈何疫情又开始严格管控出省了……“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经典之作,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获奖作品,影响何伟等一代旅行作家的先行者,比《江城》更早的外国人笔下的当代中国。
风光在路上,或者如作者说的,列车车厢里也是需要品味的景观,这好像是需有一把年纪后才能感悟到,少年人更瞩目远方的目的地,假如我们知道生命也不过是两次永恒黑暗之间的一抹微光,就更容易懊悔自己的前半生是错过了太多了。
没有人比保罗.索鲁更懂得坐火车旅行了,这位在世最著名的旅行作家以火车旅行游记闻名,从巴塔哥尼亚的快车到印度的火车大巴扎,他在火车上观察世界,体验不同的国度。
而在1986年,他来到了中国,22条跨越东西南北的火车路线,长达一年的深度之旅,保罗.索鲁用生花妙笔,观察中国大地上的千百风貌。
从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到黑龙江朗乡、新疆吐鲁番西藏拉萨等疆界边陲。他走到中国大地上,与各种各样的人聊天,在上海人民公园英语角里练习口语的年轻人、想去做进出口生意的学生、刚刚经历过浩劫的知识分子。
一路吐槽不断,风趣幽默,但也用冷静、理智的眼光,剖析中国人的性格,发现时代变迁下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与思想变化。
总之,这是一本读来畅快淋漓的书,书中种种好奇抱怨冷眼欢愉的感受,让我像是灵魂附体般的跟着他穿越了一趟时空之旅。
一晃两三年没有长途旅行过了,不敢也不能。那就给还没有拖家带口的年轻人一个建议:有多远走多远,能有多折腾就去折腾吧。
等你人到中年,力不从心时,咸鱼难翻身啦。
我呢,这个周六就只能给自己安排一个短途旅行啦,湖州长兴的某座山,继续践行每月爬一座山,抵一座新城的list。
今天被迫两次核酸,一次试剂盒一次医院自费混检。就是那个试剂盒看着极像验孕棒。这种时候,估计也就我能规划旅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