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故事相信有许多人都听说过,知道其中的愚公精神和智叟的小聪明是一个鲜明的对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形成一个反差,人们更愿意做智叟,而会对那些愚公们报以冷嘲热讽。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大家可以看看这两句话,“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如果大家愿意仔细去想,相信可以听到很多类似这样的话,正是那些冷嘲热讽,让那些曾经充满激情的人被一盆盆冷水浇的热情全无,有了更多的吃瓜群众,才让人们甘愿随波逐流。好像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感到安全,为了那些安全感,人们甘愿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这么说可能有有失偏颇,也可能我的观点有点激进,也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读者朋友也不用对号入座,当然也不是任何人的行为指南,而是看到了一些人原本是激情澎湃的想要做一番事业,最后成了默默无闻的生命过客。
相信每一个人都不愿意在有生之年成为一个匆匆过客,而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留下一些什么东西。就像愚公那样,为了后代子女想要把山移走,为了后人能有一条平坦的路。古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说法,可是怎么摘又成了许多人面对的问题。
有人踏踏实实的走自己选择的路,有人去想办法寻找捷径,通过捷径而找到那一条人人梦想的路。愚公和智叟都有自己明确的选择,前者选择了是用行动来改变现状,后者选择了旁观和等待。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有人知道谁对谁错?如果不是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上的玉帝,派来了大力神移走了大山,可能愚公的子子孙孙都在为他的选择而继续坐着移山的事情。那么智叟呢?他的子子孙孙会做什么样的事情呢?是不是他们还会继续做着像他父辈那样的事情?继续嘲讽愚公的愚蠢,以证明自己的正确。
具体的答案也未可知,因为这个故事的结局就是那样呈现给我们的,我们知道愚公精神是感动了天地,而且一直也会流传下去,成为激励人们的一个典型故事。智叟呢,他也会以一个反面教材一直出现在人们面前,告诫人们,目光短浅者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缺乏对长远的规划,注定会原地踏步而无所事事。
经常会听到身边的人说,时间过的真快,这一年还没有做点什么事就过去了。现在看一下自己,三年前的自己不也是那样吗?一年到头忙忙碌碌的工作,平时也不知道忙些什么,刷刷朋友圈,追追肥皂剧,为那些报道出来的不平之事而愤愤不平,发一点自己的观点。孰不知,自己对其真正了解了多少,只凭一面之词,就站在某一个观点而对另一观点评头论足。
人总是会改变的,不是变成智叟就会变成愚公,变成愚公者,更多的是因为看到了问题真实性,想要通过努力去解决问题,达到自己的目标。变成智叟者,更多的看到了问题的表面性,他们觉得自己在问题面前无可奈何,所以选择了旁观与劝说。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也有自己的逻辑,人们活在自己价值观的世界里,在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出现之前,所有人都不会觉得自己是错的。或许只有等到生命的终结,人们才意识到自己走的路是否正确。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不是一种悲哀吗?
我们虽然是普通人,但是我们也有选择的权力,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努力,即使失败,也是一种人生选择,比之在那里等待着生命耗尽而无所事事的选择,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要你心向阳光,阴影就会被你拋在身后,当你砥砺前行的时候,纵然在你的前面有阴影,那也是因为你身后有阳光。
愚公与智叟的角色会不断在我们生活中上演,至于如何选择,是每一个人的权力,你的选择决定了今后的人生方向。可能每一个人都愿意做表面上的愚公,形式上的智叟,奈何表面上的努力只会自欺罢了,只有把愚公精神融入到体内,切实到行动中,获得真实意义上的移山行为,才可能从中收获那些属于自己的上天的眷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