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圣?盗圣?情圣?

2022年5月21日      晴     

在漫长的中华史上,如果有幸被称为圣的,那都不是凡人,从元圣老子,文圣孔子,亚圣孟子,还有诗圣杜甫、草圣张旭、茶圣陆羽、酒圣杜康等等,当然这中间还有一个和圣,这个和圣的称为因何而来,我还真的不太清楚,只知道这个人就是闻名古今的柳下惠,这位柳先生以坐怀不乱名传古今,看来,这个坐怀不乱一定是很难的事情,不容易做到,要不然怎么会成为柳先生的标签呢?

据说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冬夜,柳下惠独处一室读书,他听得门外有声响,出门一看,是一个倒地冻僵的女子,于是,便把女子抱到屋内,以自己的体温把女子暖得慢慢苏醒,最终救活了她,而他并没有一点点非礼越轨的行为。由此可见他品德的高尚纯洁,是完全符合后来儒家所倡导的“慎独”精神的。

可是,这样一个冬夜,女子已经冻得没有了知觉,柳下惠的行为是什么样?并没有第三者的见证,但是一定是柳先生的日常行为让大家更愿意相信他吧。

柳先生说起来并不姓柳,他的父亲为鲁国的公子展无骇,任鲁国的司空,据说是掌土木建设、水利建设的官,看来,他的父亲姓展,他也应该是姓展的,他本姓展,名获,字禽,官拜鲁国士师,后弃官归隐,居于柳下,招生收徒,传授文化、礼仪,深受乡人爱戴。百岁去世,谥号惠,故史称柳下惠。

可是非常奇怪的是柳下惠还有个著名的弟弟,他的名字更是天下尽知,一家之内有这么两个人,也是展家的大幸了吧,可是展老先生何曾想到,他的儿子一个是和圣,另一个却是盗拓,他又名柳下跖、盗拓柳展雄,传说盗拓自小离家,流浪乡里,后来成为为一代侠盗。

据说,孔子听说了盗跖的事情,他很想教育他,不料盗跖听后勃然大怒,把孔子大骂一顿。说孔子是“巧伪人”。“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又说他“罪大恶极”,“巧诈虚伪”,“子之罪大极重”,叫他赶快离开,否则将挖他的心肝做午餐。孔子碰了一鼻子灰,从跖那里出来时竟吓得三次失落手中的马鞭。

盗跖瞧不起儒家。盗跖不是平常的大盗,他有一段关于盗的著名的论述,有弟子问他:“盗亦有道乎?”他回答:“妄意室之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看来,这做大盗也必得圣义礼智信兼备的。

传说盗跖也有一个风情万种的情感故事,他行盗之时,遇见一富家女子,暗生情愫,相约桥下相见,可是女子未到,桥下涨水,盗跖被水淹而死,看来这位盗侠还是一位情圣。

一家之内,一圣一盗,这也得让展父一时欢乐一时愁吧,龙生九子各各不同,即使是同样的父母,生的孩子也会品性不同的。

可能在大众的目光里,和圣是人间万人景仰,可我觉得盗跖活得快意恩仇,或者说他盗圣情圣也未可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十四篇第10章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难:鸟也,从鸟堇(jǐn,指粘土)声。难的繁...
    冬晖阅读 4,191评论 0 1
  • “盗亦有道”这个成语,简单一点解释,就是强盗也有自己的道理,也讲道义。 很多武侠小说里,实都在刻画这个“盗亦有道”...
    知者行孙阅读 6,614评论 1 1
  • 《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
    千里飘蓬阅读 10,950评论 0 0
  • 提起孔老夫子,很多人奉为圣人,当然也有人直接骂他“孔老二”、“孔二扁头”,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一个人的评价截然相反,是...
    薛墨林阅读 4,369评论 0 1
  • 庄子整本《逍遥游》以短小精悍的小寓言为主,近千字的长篇不到三篇。 《盗跖》是这为数不多的长篇中最精彩的一篇,同时是...
    徐子为阅读 9,135评论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