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 水族无鳞单 (四) 组合集

【 炒蟹粉 】

原文:

---   以现剥现炒之蟹为佳。过两个时辰,则肉干而味失。


---   炒蟹粉以现剥现炒为最好吃。如果超过了两个时辰,蟹肉就会变干而失去了鲜味。


注释:

【 蟹粉 】:以大闸蟹,毛蟹为主料的菜品。蟹粉,是经过煮熟或蒸熟后拆取出的蟹肉蟹黄的统称。


-------------------

【 剥壳蒸蟹 】

原文:

---   将蟹剥壳,取肉、取黄,仍置壳中,放五六只在生鸡蛋上蒸之。上桌时完然一蟹,惟去爪脚。比炒蟹粉觉有新式。杨兰坡明府以南瓜肉拌蟹,颇奇。


---   将蟹剥壳之后取出蟹肉和蟹黄,再放回蟹壳中,把五六只蟹放在生鸡蛋上蒸熟。上桌时像是一只完整的蟹,只是没有脚爪。这道菜比炒蟹粉更有特色。杨兰坡明府用南瓜来拌肉,也十分新奇。


------------------

【 蟹 】

原文:

---   蟹宜独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自食为妙。蒸者味虽全,而失之太淡。


---   蟹适合单独烹制来吃,不适合和其他食材搭配烹煮。最好是用淡盐水煮熟,自剥自吃最好吃。用来蒸的方式虽然能保证蟹的鲜味,但口味实在太淡了。


《 蟹八件 》

---    在《 考吃 - 食蟹 》中记载:到了明代,吃蟹才开始有了讲究。明朝的能工巧匠发明了一套小巧玲珑的食蟹工具,共有锤、征、销、匙、叉、铲、刮、针八件工具,俗称蟹八件:“ 锤敲蟹壳唱八件,金锯剖蟹举觞鲜。吟诗赏菊人未醉,舞钩玩镊乐似仙。 ”通常蟹八件只有十分讲究的富裕人家才会使用。


注释:

---   国人食蟹的历史,最早又可追溯到西周时代。从《周礼》和晋代《字林》记载可知,我国已有两千七八百年的吃蟹历史。自古以来,食蟹似乎是一件大有讲究的雅事。早在明代,能工巧匠即创制出一整套 精巧的食蟹工具。据明代美食指南《考吃》记载,明代初创的食蟹工具有锤、镦、钳、铲、匙、叉、刮、针8种,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腰圆锤、小方桌、镊子长柄斧调羹、长柄叉、刮片、针。故称之为“蟹八件”。古人发明食蟹工具后,吃蟹成了一件文雅而潇洒的饮食享受。以小巧玲珑的金、银、铜餐具食蟹,妙趣横生,可以说是一种逸致的高雅餐饮活动。


---   明清时代,文人雅士品蟹乃是文化享受,赏菊吟诗啖蟹时,人人皆备有一套专用工具,苏沪杭俗称“蟹八件”。根据有关资料可知,明代最初发明食蟹餐具的人,名叫漕书,为了吃蟹减少麻烦,吃得方便畅快,他创造了锤、刀、钳三件工具来对付蟹之硬壳,后来逐渐发展到八件。食蟹又分“文吃”和“武吃”,所谓的“武吃”吃的是快意,“文吃”吃的是工具。 后来从明代至民国初年,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到蟹三件(鼎、签子、锤)、四件、六件、八件、十件、十二件,后发展到鼎盛时期最多的一套吃蟹工具竟多达六十四件(《美食家》)。这些食蟹工具一般用铜制作,考究的则用白银制作。因为从坚韧度来说,金虽贵重但硬度不及银,而铜又很容易污染食品,所以按理说,上乘的“蟹八件”也应该是白银制的。其工艺极为精巧,刮具形状有点像宝剑,匙具有点像文房中的水盂。盛蟹肉用的是三足鼎立的爵。这些食蟹工具,又都配有圆形或荷叶形状的盘,盘底下有雕成龙状的三足。


---   蟹八件包括小方桌、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钎子、小匙,分别有垫、敲、劈、叉、剪、夹、剔、盛等多种功能,造型美观,闪亮光泽,精巧玲珑,使用方便。螃蟹蒸煮熟了端上桌,热气腾腾的,吃蟹人把蟹放在小方桌上,用圆头剪刀逐一剪下二只大螯和八只蟹脚,将腰圆锤对着蟹壳四周轻轻敲打一圈,再以长柄斧劈开背壳和肚脐,之后拿钎、镊、叉、锤,或剔或夹或叉或敲,取出金黄油亮的蟹黄或乳白胶粘的蟹膏,取出雪白鲜嫩的蟹肉,一件件工具的轮番使用,一个个功能交替发挥,好像是弹奏一首抑扬顿挫的食曲。当用小汤匙舀进蘸料,端起蟹壳而吃的时候,那真是一种神仙般的快乐,风味无穷。靠了这蟹八件,使苏州人把阳澄湖大闸蟹吃得干干净净。


---   后来晚清的蟹八件又演便成了苏州女的嫁妆。传说,苏州闾门,一个富商嫁女,嫁妆有一百二十抬之多,什么金银首饰,什么被褥枕垫,什么桌椅箱柜,什么碗筷瓢盆……林林总总,好不周全气派。此处习俗,发妆的前一天,要把所有的嫁妆一抬一抬的配置装饰好,顺次摆放在街上,作一次检验,这正投合了富商要炫耀一番的心理。这天,热热闹闹,看嫁妆的人涌过来涌过去。在不绝的夸赞声里,却有一个工匠对富商挑剔说:“嫁妆九十九样,再添一样‘蟹八件’就百全百美了。”富商是个食蟹迷,听了,二话不说就让这工匠连夜赶制“金蟹八件”。第二天喜日,这一抬书写着“飞黄腾达”的蟹八件,在男家被围观,引起了轰动,一传十,十传百,于是到了民国年间,这蟹八件就成了许多苏州女的嫁妆之一。


---   明清时代文人雅士举行蟹宴,不仅仅是吃螯剔肉,解馋饕食,而是品蟹、饮酒、赏菊、吟诗,为金秋时节的风流韵事。这种吃蟹的乐趣在《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笔下有充分而生动的描写,读之回味无穷,令人难忘。 


---   也有人认为,这些工具是苏州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今天你添一件,明天我添一件,没有定论,只为合用。 由于并非寻常百姓用品,只在富庶人家使用,到了近代不仅难得一见,式样也简化了。在梁实秋的《雅舍说吃·蟹》变成了“食客每人一件小木槌,小木垫,黄杨木制,旋床子定制的,小巧合用,敲敲打打”,与古时相比倒退的厉害。


---   20世纪60年代后这套物件作为腐朽代表便逐渐从苏沪杭各大饭店、蟹庄的餐桌上消失了,而前些年有一阵又冒出过蟹八件的身影,但毕竟这些叮叮当当的饮食器械已经不太适合现代人的习惯了,据说用“蟹八件”拆完一只蟹至少得半个小时,如今谁还耗得起这个工夫。只不过是当时附庸风雅的一种象征,不过这也肯定只是在上流社会中有所流行,民间则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而今天的中国社会,与明朝那时也有几分相似,有不少附庸风雅的人群,“蟹八件”可能会成为不久之后的一种流行时尚。


食具图解: 

  (网上搜来的蟹八件与书中有差异,以下可以做个参考)


腰圆锤:用锤子在蟹背壳的边缘来回轻轻敲打,这是先将蟹壳敲松,方便掀盖。

长柄斧:掀开背壳和肚脐,再加上用锤子击打了多遍,所以大盖很容易摘除。

签子:剔蟹肚的蟹肉,或捅出、钩出蟹腿肉。

长柄勺(调羹):刮下膏或黄,用勺送入嘴中。

镊子:剔除蟹鳃,就是白色的厚片,还有就是盖上连骨的蟹胃,鳃和胃都是极寒的东西,不能食用。

剪刀:剪下蟹腿蟹螯。

盆:盛放蟹盖。

剔凳:它的性质就是一块铁砧板,打开蟹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蟹螯垫在剔凳上,用小锤砸开。


---   蟹八件的基本功能,显然是让人们把阳澄湖大闸蟹吃得干干净净,连蟹爪中的一点肉屑都不会剩下。乱嚼一气的牛吃蟹,历来是要被内行的人们笑话的自然。蟹八件的使用有一个顺序。当褐红色的螃蟹热气腾腾端上桌来,吃蟹人先是用剪刀逐一剪下两只大螯,用锤对准蟹壳四周轻轻敲打,以铲打开背壳,然后分别将钳、叉、刮、针轮番使用,或剔,或夹,或叉,或敲,分别取出金黄的蟹黄、洁白的蟹膏、鲜嫩的蟹肉。一手端起蟹壳,把这天下第一美味送入唇舌之间时,真有一种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享受。



-------------------

【 茶叶蛋 】

原文:

---   鸡蛋百个,用盐一两、粗茶叶煮两枝线香为度。如蛋五十个,只用五钱盐,照数加减。可作点心。


---   挑选一百颗鸡蛋,用盐一两、粗茶叶和鸡蛋一同煮约两支线香的时间。如果是五十颗鸡蛋,只需要用五钱盐,依照这个比例按鸡蛋的数量斟酌盐的用量。茶叶蛋可以当做点心来吃。


------------------

【 炸鳗 】

原文:

---   择鳗鱼大者,去首尾,寸断之。先用麻油炸熟,取起;另将鲜蒿菜嫩尖入锅中,仍用原油炒透,即以鳗鱼平铺菜上,加作料,煨一炷香。蒿菜分量较鱼减半。


---   挑选较大条的鳗鱼,将头尾去掉,切成一寸左右的鱼段。先将鳗鱼段用麻油炸熟,捞起来;另外将新鲜的蒿菜嫩尖放入锅中,仍用原油将它炒透,再把鳗鱼平铺在菜上面,加上作料,煨煮约一炷香的时间。蒿菜的用量大约是鳗鱼的一半。


注释:

【 蒿菜 】:茼蒿菜,为菊科植物茼蒿的茎叶。又名蓬蒿、菊花菜、蒿菜、同蒿菜,菊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茼蒿的品种依叶片大小,分为叶茼蒿和小叶茼蒿两类。茼蒿又叫蓬蒿、蒿子杆,由于它的花很像野菊,所以又名菊花菜。茼蒿的茎和叶可以同食,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鲜香嫩脆的赞誉,一般营养成分无所不备。


--------------------

【 熏蛋 】

原文:

---   将鸡蛋加上作料煨好,微微熏干,切片放盘中,可以佐膳。


---   将鸡蛋加上作料一起煨好,稍微熏干之后,切成片放在盘子里,可以用来当成佐餐的配菜。


注释:

【 熏蛋 】:一种流行于东南亚的禽蛋熏制食品,因其内酥外滑,美味可口而广受南方男女青年所钟爱,同时也是就酒佳肴


制作方法:

(1)   将鲜蛋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淹没蛋即可。用小火慢慢 烧开后,将锅端离火口,在热水中焖5 分钟,使蛋白煮熟凝固,而蛋黄尚未凝 结,再捞入冷水里浸泡冷却,然后轻敲 蛋壳,敲裂后将蛋壳剥去。因蛋黄还未凝固,要防止碰破。


(2)   取大铁锅一口,锅内撒入湿茶叶和 红砂糖,再在 铁锅上放稀 眼铁丝网一只, 网上先铺一层香 葱,将蛋排放在葱上,盖上锅盖,用小火烧热,待锅中砂糖茶叶冒出浓烟 时,将锅端离火口,再焖l~2分钟即可 出锅,涂上芝麻油,切成两半,在切开 的一面撒上椒盐。也可以在15%~20% 的食盐水中加0.5%~l%的香料煮制 后,再进行熏烟。


---------------

【 车螯 】

原文:

---   先将五花肉切片,用作料闷烂。将车螯洗净麻油炒,仍将肉片连卤烹之。秋油要重些,方得有味。加豆腐亦可。车螯从扬州来,虑坏,则取壳中肉,置猪油中,可以远行。有晒为干者亦佳。入鸡汤烹之,味在( chēng →) 蛏干之上。锤烂车螯作饼,如虾饼样煎吃,加作料亦佳。


---   先把五花肉切成片,加入作料一起闷烂。再把车螯洗干净,用麻油快炒,然后将肉连同卤汁与车螯一起烧。酱油要多放些才会有味道。加点豆腐也可以。车螯是从扬州运来的,路上怕坏掉,可以将车螯的肉从壳里先取出来,浸泡在猪油中,这样就可以长途运输。也有的做法是把车螯晒成干货,味道也不错。如果放进鸡汤里煮,味道比蛏干还要好吃。把车螯锤烂做成车螯饼,像做虾饼那样煎来吃,加上一些调味料,味道也很不错。


注释:

【 车螯 】:chē áo,为海产软体动物车螯(帘蛤科文蛤的一种)的肉或壳。


-----------------------

【 程泽弓蛏干 】

原文:

---   程泽弓商人家制蛏干,用冷水泡一日,滚水煮两日,撤汤五次。一寸之干,发开有两寸,如鲜蛏一般,入鸡汤煨之。扬州人学之,俱不能及。


---   程泽弓商人家制作的蛏干,要先用冷水泡一整天,再用开水煮两天,期间还得更换五次水。一寸的蛏干可以发到二寸长左右,看上去就跟新鲜的蛏一样,然后才能放进鸡汤里煨煮。扬州人学会了这道菜的做法,但还是比不上程泽弓家做的好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