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的学习伴随着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有些单位名称的生成有着特殊的意义。教学中,如果我们有意对这些单位名称的生成过程进行有意义的教学,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单位名称的深度理解。
1.速度单位的除法运算意义
速度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两个单位组成的复合单位。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对比辨析中对速度单位进行必要的解构和重构,进而挖掘其内在的运算意义。
出示:
(1)某短跑名将男子100米赛跑的成绩是10秒,他平均每秒跑多少米?
(2)蜗牛极速爬行3小时,能爬30米,平均每小时能爬多少米?
学生列式解答:
(1)100÷10=10(米);
(2)30÷3=10(米)。
师:认真观察上面两个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我发现两个结果都是10米。
师:真是一个重大的发现!(故意)老师今天才知道,短跑名将跑得竟然和蜗牛一样快。(生哄笑)
生:(着急地大声喊):不对,不对!短跑名将是每秒跑10米,而蜗牛是每小时爬10米。
师:真是个善于发现的孩子,一下子就看到了问题的症结。那我们有什么办法避免别人产生这样的误解呢?
生:我们可以在路程单位的后面添上时间单位,这样就不会出现误解了。
师:真是个不错的想法,你们和数学家想到一块去了,数学家在路程单位后面画上一条斜线,然后写上时间单位,如米/秒,读作米每秒;米/时,读作米每时。(顺势补齐板书并教学读法)
师:观察这些速度单位,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它是由路程和时间两个单位组成的,并用一条斜线从中间隔开。
师: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速度单位的组成前面是路程单位,后面是时间单位,那中间的斜线又相当于什么呢?
生:相当于除号。……
从速度单位的结构分析,它同样具有除法的运算意义。结合速度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速度单位的生成过程,并在对比辨析中发现其内在的结构特点及其运算意义,激发认知兴趣,促进对速度单位的深度理解。
教学中,诸如此类的知识并不少见。如果我们时常留心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知识,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成因及其内在逻辑,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把知识教懂、教活、教深,让这些知识带着生长的力量在原有的知识链上开花结果,那么我们的教学无疑会更加有趣、深刻和高效,更能促进深度学习的自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