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参加陈仓区初中段“聚焦新教材,构建好课堂”教育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听名师授课,促专业成长。
上午听取了宝鸡市两位省级教学能手的回忆性散文《往事依依》,同课异构,却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各有千秋,让人受益匪浅。真的是,品一堂好酒般的课,让人回味无穷。沐一场酣畅的思想浴,茅塞顿开。本着学习和成长的角度,我谈几点体会和收获。
一是情境教学,推新理念。语文新课标中倡导教师利用情境化教学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两节课都贯穿了情境化教学的理念。马老师在课堂设计中,创设了四个情境,先是“往事概览,依依之影”,让学生总结往事内容,制作回忆卡片。这种情境的设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具体的任务。再是“情感品味,依依之物”环节,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物件在卡片上进行展览。学生通过对这些老物件相关文字的品读,来体会作者在这些往事或者物件背后所给予的情感。然后是“对比赏析,依依之人”,让学生在《南乡子》和《南归》的朗诵照片中删掉一张来说明理由,此情境的设计让学生打开了思维的角度,从各个方面去思考去赏析,从而加深了对作者情感和作者之人的理解。最后是“情感共鸣,情感依依”的环节,让学生以仿句的形式为回忆相册留一段寄语。巧妙地让学生总结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又是对标题含义的深入理解,还是对作者感情的共鸣和阐述。总之,本节课情境设置依据教学内容而定,灵活切且,为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二是任务明确,以学为本。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习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所有的教育行为和资源配置都应该围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来开展。这两节观摩课在整个课堂设计中,都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课前创设情境,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思考去完成课堂的目标。而这些环环相扣的任务不断驱动学生参与课堂。马老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台阶,这种阶梯式的活动设计,让学生的理解循序渐进。从梳理文章脉络,到概括往事,再到体味作者情感,再到理解标题和主题。学生在一个又一个活动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的目光始终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穿梭,在解读文字背后的文字,在和文本对话和作者交流。因此,当课堂任务明确后,学生便有的放矢,一切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展开的。
三是驱动得法,注重探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两位老师在整个上课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马老师在让学生概括往事的时候 ,让学生采用“三要素”法。既人物、事件、结果。既让学生掌握了主要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研读文本的时候,马老师渗透单元教学的要求,进行读书方法之默读的指导,提示学生关注注解,关注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等。同时指导学生注意联想和想象,在师生共读、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去理解、去赏析、去品读,去体味。在情感品味的环节,马老师指导学生从修辞手法、品字的角度去赏析句子,学生在课堂上提到了“画面感”“拟人比喻”等词语,掌握了一定的赏析方法。在写作方法的引导上,马老师强调让学生学习于漪老师在文章中引用古诗词或名言警句的办法,来增加文章的额文学色彩。总之,教学有法,学生才能学有所得。
另外,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关注了课后习题,在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中,将课后习题作为问题设计在不同的环节;都关注了单元教学的整体要求,都对学生作了多元化的评价,注重了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处理。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我深感作为一个中年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接受和落实新的教学理念,绝不能一直停留在吃老本,吃经验的阶段,要向名师学习,向青年教师学习。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新竹高于旧竹纸,我们中年教师应该树立学无止境的理念,克服职业倦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