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和快速行动
只在最有价值的事上猛投入
我们的注意力,时间,精力,金钱,感情如果算作我们的资产的话,那么我们应该把这些集中,而非分散投资,让碎片化的时间和阅读切割我们注意力。
每天有价值的事情很多,你觉得学英语也有价值,学演讲也有价值,学写作也有价值,然后不知如何选择。这时你应该学学如何找到最有价值的事。
最有价值的事情一定不多,否则就是你没想清楚,也没找对。
1、为什么要做最有价值的事情?
反过来想想,假如你把你的有限的资产,主动或被动投入到很多价值不大的事情上,比如刷朋友圈,逛淘宝,闲聊天,纯熬夜,撸串,侃大山,你得到的是什么?
什么都没有,瞎交朋友,还可能交到损友,本身有风险,还消耗了时间。就好像有些人天天跑场子,混酒局,除了一些所谓的酒肉朋友,没有什么好处,而且还可能会伤身体。
但是,如果你把你的资产投入到有价值的人与事情上,一个好的项目足以让你翻身,一个好的贵人,也会让人开拓眼界,提供给你梦寐以求的机会,哪个值得呢?
想一想,就像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一样,以投资股票的本身价值为判断标准,买定离手,长期持有,最后的收获颇丰,甚至获利远远要大于,你在其他小股票上的短期折腾上的所有获利。
2、如何判断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最好多做高收益值和长半衰期的事情,或者做长半衰期的事情,因为可以积累。
什么是收益值,你从这件事中获得价值,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情感体验上的。
什么是半衰期,就是持续的时间。
长半衰期的事件的不完全举例:
积累可信的知识
训练实践技能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提升审美品味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保持和促进健康
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者发明
获得高峰体验
3、怎样投入时间,才能价值最大化?
时间管理是个伪命题,你不可能管理时间,你只能顺应你的最佳注意力或精力的时间段,好好分配与安排你的工作和生活。
工作和生活的原则不同:
工作讲究质量和效率,结果导向;生活讲究体验和意义,过程导向。
注重提高时间使用的深度,专注做事,屏蔽噪音,营造“心流”。
如何作出最好的选择
1、以始为终,以人生终极目标为标准。
从最高目标的设定中见人的格局:
①零度格局:盲众(看不见)
这类人群自身并无目标,思考模式随大流;眼界主要来自流行文化和身边人的讨论;无稳定信念,容易被诱导和说服,经常觉得被“毁三观”。
②一度格局:逐利者(见自己)
这类人群是利己主义者,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掌握逐利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笃信丛林法则,认为人人都是逐利者。
③二度格局:理念人(见天地)
指为理念而生的人,追求真理;知识领域广,创造性强;相信人生的价值在于追寻真理之美。
④三度格局:至善之人(见众生)
以人类福祉为自己的最高目标;兼具理念人的特性,对他人的苦难有很强的同理心;认为个人应该努力让世界更美好。
那么你想一想你的人生最高目标是什么?
不用以神的标准要求自己,因为你也做不到,可以多换位思考一下,从不同角度解读世界,你会看到更多。
2、破除思维隐含假设,人生不设限。
这个世界哪有什么固定的真相,每人从他的角度去看,皆为真,也可皆为假,这个世界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内心的投影。
所以,你以为你以为的,就真的是你以为的吗?
当你陷入选择两难时,怎么办呢?
找出你的思维中的隐含假设(如零和博弈,低关联假设,僵固型心智),然后破除它,幻象就不存在了,你会发现你可以永远有第三选择,选择一多,眼前就豁然开朗。
3、如何克服选择困难症?
第一步,重新定义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
第二步,用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法则,列出特质。
第三步,权重比排序,选出得分最高者。
以上适用于具体事情上,比如工作上的选择,如果是非常大的事情,比如选择伴侣,建议听从内心的声音,看你的潜意识的倾向。
立刻行动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1、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立刻行动,即使错了也有价值。
说了那么多的方法论,不做什么都没有。没有谁完全准备好,随时开始,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已经完成的小事情会减少心理成本,别拖,拖延对谁都没好处。
2、你的最小化可行性产品是什么?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中的关键概念“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指的是使用最少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的、可执行基本功能的试验性产品。
创业者应尽快地把最小化可行产品推向市场,再根据用户反馈来进行优化,这一过程被称为“构建—测量—学习”(Build-Measure-Learn)的循环。
第一步,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我们总是希望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给出成果,事实上,我们很难“完全准备好”。
第二步,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积极接受其他人的反馈。尤其在遇到负面的反馈时,要把这些批评作为一种“信息”而非“评价”来看待。用冷静的心态、审慎的头脑去分析信息中的有效成分,应用到产品的优化上。
最后,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勇于自我修正。我们对待自己的产品,可能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珍惜和爱护。但为了让产品迭代或者进步,就得不断重新审视,不断打磨,甚至还需要推倒重来。
比如一篇自己撰写的文章或报告,看来看去也不舍得删去任何一部分,这是人对自己付出的努力,也就是“沉没成本”的留恋,即便这些努力可能对将来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
互联网产品要持续迭代,个人也是如此,为了重新构建出更完善的自己,需要拿出改革的勇气。
3、分解任务,留出工作核心思考区。
工作转换之间会有大量消耗。为了避免转换消耗,首先要分析任务进程,把至关重要、最棘手的部分,即“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和“可容忍中断”的部分分开,用相对完整、不受干扰的时间去做无法容忍中断的工作。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任务进行进一步分解,为最重要的部分留出“核心思考区间”,即用一段时间心无二志地进行思考。
例如为演讲做一份PPT,核心思考区间是设计内容架构,分析受众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点,调整内容顺序和百分比,确定演讲风格。这些要在绝对专注的状态下思考,可以配合纸笔等工具进行。
结束思考之后,剩下的都是补充性工作,包括填充具体内容、选模板、找配图、调字体,这时不会担心被打断而降低效率。这就是多线程工作的要诀。
此外,当我们要对一项任务进行分解时,也可以按照工作涉及的不同认知复杂度来进行分段操作。
认知类型指的是头脑加工信息的不同方式,处理图片是一种加工方式,计算数值、判断位置等又是其他的方式。
分解后,集中处理同种认知类型下的工作,就像用Photoshop画图,通常是把一幅画分解成不同图层,一段时间专注于一个图层,最后叠加在一起就可以了,这就是“图层工作法”。
4、反思、复盘、改进、提升。
在实践中通过复盘积累经验和智慧,即“三行而后思”。“三行而后思”同样重视“思”,但是这里的思考是反思而非空想。
我们的行动中蕴含了一些不易于用语言表达的“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既包括技能、技巧、经验,也包括人的情感、信念、价值观。
例如,日本的小野二郎有“寿司之神”的美誉,他的寿司店被评为米其林三星级——“值得专门为它安排一次异国旅行”的餐厅,要提前一个月订座位。
寿司讲究“三分味道,七分手势”,是指寿司好不好吃,要看寿司师傅握寿司的手法和技巧是否娴熟,小野二郎就是个中高手。小野二郎说,做寿司除了要学会自我思考,更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练习,不断磨练技术。
我们在进行反思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
A.事情结束后,要及时反思,还原事件真实细节,可用纸笔完成;
B.思考事件的“反应链”,即它的开始、发展、转折和结束,它背后的动因、阻力和关键节点;
C.关注发生的意外事件,思考自己是否存在偏见,克服思维惰性。
综上,你会发现那些高手的所思所想真的跟平常人不一样,他们善于把握本质,明确规则,同时有很多帮助思考和行动的工具。
我们如果好好学习,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假以时日,生活会有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