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平 何为稼轩词句 独冠后世英名
为什么辛弃疾的文章,只能在风波平定的后世才被人们冠以英名呢?原因,任何一个初中生都应该知道,课本上有,接触的不少。顺便说一句,感谢那些大着舌头给身边的下属、晚辈或混的不行的旧相识讲述此类大学问大道理的少数领导朋友们和多数唯独具有领导潜质的朋友们,您不惜用人格上的愚昧无知来掩饰别人学术上的一个漏洞,太高尚了。
切入正题,辛弃疾的词,不同听众不同效益
真正理解并将之利用的人很少,这种大情怀堪比岳爷爷韩世忠在戎马生涯中的造诣,倘若有一代名将征召他,那就妙不可言了。
不能发挥它全部价值,但求理解,也不是坏事。假如稼轩词句遇上了长春真人,武穆遗书,那都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对决。
再者,可敬的对手也不错。
最后的,就是普通人甚至庸人的赞赏了。按理说,这样的一代英雄,让一个丐帮四袋弟子称赞,或是军中戍卒为他叫好,不免委屈了点。但话又说回来,这样的人毕竟也懂,况且前边3种太少。怕就怕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也是周建人笔下的啖瓜之众,这种人变了执行程序。鲁迅先生那个年代:来,看,不懂,走,私下小声议论。建人先生这个年代:踊跃的来,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不懂但伪装的很好,装作留恋但早就要走,公开高声叫号。
鲁迅先生那会儿,思想没有解放,人们小声议论,定有许多子虚乌有的成分。现在呢?目前来看,声音的音调和响度是上去了罢。
叫好吧,起码是不谋而合,或赞同,许可更不用说,苟同就不好了,顺势而为得看条件。倘若是西瓜,最好别把喽的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