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科特曾说过:在临床情境中,越是具有攻击性的儿童就越健康。如果环境是温暖、接纳、促进的,那么孩子的攻击性将得到整合,变成正常的需求的表达。所以,当孩子发脾气时,接纳孩子的脾气,耐心地跟孩子沟通。
只有找到孩子发脾气的「因」,才能解决孩子发脾气的「果」。《妻子的浪漫旅行》里,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蔡少芬的小女儿一直在叫妈妈。蔡少芬只顾着和大女儿说话,一直没有回应小女儿,小女儿生气地大哭起来。
蔡少芬没有发火生气,而是耐心地弄明白小女儿发脾气的原因,之后又诚恳地的跟小女儿道歉,还告诉小女儿:我知道你不开心了,你哭吧。过了一会蔡少芬询问小女儿:你舒服了没有?小女儿说:我舒服了。
《儿童情绪心理学》中说:孩子的情绪和大人不一样,他们的情绪表达往往直接。也就是说,发脾气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看见,被理解时,孩子情绪才有可能得到平复。孩子的本能反应。孩子发脾气多半是孩子在某一方面受委屈了、不高兴了、被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