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名为传记,实际上是借传记之名行讽喻之实。
从行文上看,我觉得本文存在效仿《史记》笔法的味道:前面大量叙事,最后作者跳出来议论一番。从修辞而言,第二段中的连续铺排算是一大特色。
韩愈研究专家孙昌武认为,本文将史传,传奇,寓言的写法融为一体,在散文史上是一大创造。
圬者王承福传
韩 愈
圬(圬,粉刷墙壁;圬者,粉刷墙壁的工匠,也就是“泥水匠”。)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从这开始是王承福的自述)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抹墙用的抹子)衣食,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 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小大,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凭自己的的劳动吃饭,虽是干泥水匠,也于心无愧。此处可见韩愈对于底层劳动人民仍可平等视之。)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这是重述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嘻!吾操镘以入贵富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 噫,刑戮也。或曰: 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 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铺排三个“或曰”,三个“非”,造出一波气势。)将贵富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现在流行的说法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圈去做人生选择。)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 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能也。
(上面3段全是王承福的自述,最后一段作者开始议论。)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1)?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2),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此句可以看做本文的文眼。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韩愈的批评是没有道理的。若人人都像王承福这样对平淡安之若素,社会哪里还有前进的动力呢?)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注〕
(1) 杨朱: 战国时学者,主张“为我”学说。《孟子》、《庄子》、《韩非子》载有他的事迹和言论。《列子》有《杨朱篇》,多记杨朱之言以及他和墨子弟子禽滑厘的辩论。
(2) 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 这是孔子说的话:“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见《论语·阳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