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日里偏爱读心理学和哲学,实际是因为现实总是充满无力感,想要在书中寻求力量。
《被讨厌的勇气》让我明白,心理学或哲学并不能教我们如何变得幸福,而是告诉我们生活的本质,然后坦然接受它。
这本书已经被无数人推荐过,它以“青年问哲人”的对话形式引导出关于自我的答案,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探寻内心世界的大门。
书中的哲人用满是针尖的话语,把我们披戴的虚伪外衣层层戳破,告诉我们“负起责任吧,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人生!”
20-30岁的我们,浑身带着过去的束缚、当下的焦虑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仍然忙不迭地赶着生活的场子,麻木地出演各自的既定剧本。
我一度认为,生活好难,世界好繁。
而阿德勒却说:客观世界其实是简单而相同的,它的复杂性和异样性只是主观附加的。
青年:“世界是矛盾横生的一片混沌,这难道不是有目共睹的吗?”
哲人:“那并非是“世界”本身复杂,完全是“你”把世界看得复杂。”
️阿德勒的观点犀利又直戳内心,阅读体验很不舒服,却引人深思。我们都习惯于为“逃避”寻求借口,把责任丢给别人,其实一切问题都只因自己缺乏“勇气”。
01 阿德勒的“目的论”
一直以来,人们对”原生家庭“的桎梏深信不疑,对于自己当下的问题总是习惯追本溯源,仿佛一定要找到某种”过去“的理由来说服自己,这就是所谓的“原因论”。
——为什么”原因论“这么受众人追捧?
1.可以逃避责任
2.说服自己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
如此一来,只要被批评就可以说是以前的某些人或事造成如今的我,我是无辜的,我也无能为力。
但是过去的意义真的存在吗?是什么塑造了如今的我?
阿德勒犀利地指出“你的不幸,皆是自己的'选择'”。
人类一切行为都带有目的,苏格拉底说:没有人会选择”恶“。
(哲学家对于”善““恶”的定义不同于我们的认知,这里的“恶”指的是对个人来说不利的事情,而”善“则表示对个人有益的事情。)
因此,过去毫无意义,如果有,那就是你用来逃避承担眼下的责任。
02 人类烦恼来源:人生三大课题
人际关系的双面矛盾:一方面,我们的幸福和快乐必须依赖群体。另一方面,我们被他人的评价束缚,别人可以随意干涉我们,我们也总是忍不住插手别人的人生。
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只需两点:
1.秉承每个人”虽不同但平等“。人与人之间是横向关系,并不存在一个纵向比较的坐标,每个人都在追求优越性。
2.基于和自己的比较。
同时,想要人生变得轻松首先要学会“课题分离”——你遇到的一切问题是自己的课题,要勇于承担。
03 否定认可欲: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和身边人是一种横向关系,既不需要批评也不需要表扬,而是鼓励。
反思自己,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总是追求被人被肯定,总是想要向别人证明自己的价值。
说到底,还是缺乏自我认可的勇气。竟然是自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屈尊的低位,而把别人看得高高在上,把评判权拱手让给了他人,这就是不幸的开始啊。
04 如何获得幸福?
我们总是渴望追求幸福,这也说明我们相信幸福是一种主观选择。
阿德勒告诉我们,幸福可以从以下三点获得:
1.共同体的感觉
2.他者信赖
3.他者贡献
05 人生的完结式:活在“此时此刻”
观察大部分人的人生轨迹,无不是默默走上了一种“准备式的人生”,即内心总是萦绕着“要是... 就好了”的想法。
-️ 辛苦备战高考的学生会想,等考上大学就好了;
️- 艰难赶毕业论文的大学生会想,等顺利毕业就好了;
-️ 经历求职碰壁的应届生会想,等找到一份工作就好了;
-️ 在职场奋战的职员会想,等升职加薪就好了...
我们的人生好似翻山越岭,仿佛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在时间流逝之快和人生关卡之多的双重压力下,我们越来越焦虑,也越来越疲惫。
这种生命有限而事情无限让我们感到痛苦的根源,在于我们常把目光投向未来,忽略了眼前。
这让阿德勒感到不解,为什么人们要把心思花费在根本无法掌控的未来?
明明只有现在才是我们可以凭借意志主观干预的,只要做好了眼下的事情,那么人生的每一刻都是完结式,无数个”此时此刻“才构成了那个我们期盼的未来。
明白了人生不是线性,而是连续的刹那,也许就会放松前行。
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我是Jenny,自知当下假洒脱,求得未来真豁然。如果你也渴望成长精进,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