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课
空船渡河
3月1日(周三)
奋斗职场,舒展人生
课程原文:
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舩(chuán)来触舟,虽有惼(biǎn)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xī)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原文出自《庄子·山木》)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庄子》经典中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空船渡河。这个故事虽短小精悍,但寓意深刻,是庄子著名的空船理论的由来。什么是空船理论呢?空船理论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呢?我们先来学习原文,方舟而济于河,有虚传舩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古代所谓的方舟,是指两船相连,合并在一起,组成一艘船,如此变得更平稳的渡河。有一天,一个人正准备并船渡河,却看见一只空船朝他撞过来。面对一只空船,大家通常会有什么反应呢?庄子说,即使是心胸狭窄之人,也不会发怒。因为空船没有人操控,只能随风漂浮,飘到哪里算哪里。大家都能理解。若是此时撞来的这只船上有人呢?大家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原文是这么说的,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如果有一个人在那艘船上,渡河的人就会高喊,赶快撑开,赶快靠岸,别撞到我!喊一次,对方没有听见,再喊一次,对方还是没有听见,此时,渡河的人心里就有了情绪,不好的起心动念,顿时涌上心头。于是等到第三次呼喊,就要开始骂人了。同学们,我们想一想,为什么空船转来,人通常不会生气,而船上有人的时候,人就会生气,甚至口出恶言呢?接着庄子继续说,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刚才不生气而现在生起,就是因为原来船上没有人,而现在却有了人的缘故。意思是当撞来的这只船上没人的时候,他不喜不怒。当船上有人的时候,他就很愤怒。这句话看上去很好理解,但是寓意深刻,我们来进一步体会。举个例子,假如这个人看到撞来的船上是他的孩子呢?他还会生气吗?他应该会很欢喜,认为他的孩子在跟他嬉戏玩耍呢。或者他也会很担忧,怕孩子有危险。这就是不同的情景照见了我们内心不同的情感。换句话说,外在的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心境,让我们一会儿喜,一会儿怒。所以本质是我们的这颗心在被外界的环境所影响,这就是心随境转,心为之所动。心一旦有动,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欢喜的、悲伤的、忧郁的、狂躁的等等。但不管这些情绪是欢喜或是愤怒,都可能让我们失去了对事物本质的判断。就如《大学》有言,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人由于溺爱自己的子女,往往不知道自家孩子的缺点。人由于贪心,往往不满足于自己的庄稼长的硕大。回到庄子笔下的这个人,同样也是如此,看到有人撞过来,他的情绪就上来了,愤怒不已,开口骂人。此时还未看清楚船上的人是谁,也未理解人家的意图,如果实际情况是船上的人操控失误,快要翻船了,而他正手忙脚乱的挽救,避免撞船伤害他人,还没有听到呼喊声呢,要是这种情况,在他靠近你的时候,你刚好可以救他,你还会愤怒吗?那个时候你的侧隐之心可能就会升起来,你可能就会舍生忘死,把对方救出来,你的大我由此展现了出来。所以在没有明白问题的本质之前,我们很多人基于表面的现象就产生了情绪,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那么,怎样才能超越表面现象,洞察本质呢?最后庄子说,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这就是庄子著名的空船理论的由来。这里的虚拟是指把心中固有的认知去掉,让自己的心空灵起来。本质上是我们心中固有的认知,引发了我们的情绪,是我们心中怀有对他人的偏见。而空船理论告诉我们: 我有去掉自己的私欲偏见,让自己的心空灵起来,如此才能心存见真,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不伤害自己,也不被人所伤害,像一只空船一样遨游于世间,岂不快哉?同学们庄子《空船渡河》的原文故事就解读到这里,联系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拥有很多这样的时刻。当接到一个任务的时候,莫名的有了情绪,或者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让我们动心。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有一位同学说道,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他,影响着他,他说,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做的很好。但是一旦先生回来了,我就喜欢指派先生去为我干活,比如端杯水拿个东西,看到先生干了,我就特别开心。有的时候先生躺着也不愿意起来干,我就会不高兴,摆脸色,乃至于非要强迫他去干,最后导致两人都不愉快。我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自己明明能干的事情却想让先生去干,导致我情绪的开关好像窝在先生那里,一会儿快乐,一会儿失落。可以肯定的是,这位同学和先生的感情基础很好,彼此相互依赖,相互照顾。因而为了与先生建立更深的链接,她就会时不时的希望先生去为自己做事。但是这其中有一点偏向了自己的“小我”,那就是在与先生建立更深链接的背后。她时不时的以此来检验先生是否重视或者爱自己。因而内心的这份不安全感,这份需要时刻被证明的爱,导致自己的情绪被他人左右,先生干就开心,感觉自己受到了重视,感受到了爱。先生不干就不开心,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因而感觉自己很受伤害。心随境转,心为之所动。同学们想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情绪被外界的环境所影响的时刻是很多的。今天我们就来探寻一下本质,找到一个生活或工作中情绪波动的场景。用三分钟的时间来思考,为什么我的情绪总是跟随外界的环境而波动?
…………
同学们,时间到。下面我们有请一位实验班的同学来分享他的经历。
我之前从事健康行业,有一次我的下游代理商借用了我的库存,调走了我库房的一批货。过了没多久,他归还了同等数量的货物给我。我去库房验收,却发现他还给我的货生产日期不新鲜,就是他还给我的货比我借给他的货的生产日期还要靠前。当时我心里就很不舒服,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不好的起心动念充斥在脑海当中,这个人怎么这样,在他困难的时候我接他货,他竟然不知道感恩,以后我再也不想和他合作了,你看全是不好的。起心动念差一点儿,我就要打电话去解除与他的合作了。但是没过几天,我在使用的时候发现,其实他还给我们的货已经是最新鲜的了。因为这批货有单只包装和套装两种包装,而他还给我们的套装是目前市面上最新的。当时一察觉到这个情况,我真是羞愧难当,觉得自己的情绪发的真是不应该。其实曾经有很多次我都是这样,事情的真相还没看明白,就开始对人有了评价,心生烦恼。于是我问自己,我为什么会把别人往坏处想。经过今天的思考,我反思,要是我借用别人的货,会不会有意的去挑一些日期靠前的货给人家,而给自己留最新的呢?恰恰是我自己内心有这样的想法,才会下意识的认为人家也会这么做,所以才会把他人往坏处想,我原本以为触发自己情绪波动的根源是外在环境的变化,是他人不同的态度。直到今天我才发现,原来之所以我的情绪总是随着外在的环境而波动,是我心中对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认知。而他人的所作所为没有符合我的认知,我才有了情绪。因此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感谢这位同学的分享。这位同学的思考很深刻,我们之所以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是我们心中本有各种各样对这个事件的认知,这些认知就好像我们嘴里含了一颗糖,吃什么都是甜的,那么对其他食物的味道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样,如果我们的心中装着一些知见,就犹如我们的眼睛前蒙了一层红膜,看什么都是红的。因此也看不清问题的本质,做不出正确的判断。
而庄子所教诲我们的虚己,就是让我们把心中的“我知我见”去掉,让自己的心变成一只空船,才可以心存见真,用一颗纯粹空灵的心来感知这个世界,才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因而就没有了那么多的心随境转,以及为之所动的情绪,才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到此圆满,祝福各位,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