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天,就是大量冰、雪的信息。
我不喜欢冬天。很长一段时间都是。
冬天,严寒。南方,湿冷异常。
小的时候在外婆家,外公外婆对我很好,但也不免被疏于照顾,总是手冷脚冷脸冷耳朵冷。穿着单鞋,衣服裹得乱七八糟。终于有一次,我妈给我买了双花棉鞋,我已不懂温暖。
年年生冻疮,红肿可怕,溃烂流脓,奇痒无比。很痛苦,在大人眼中,不过是个冻疮而已,天暖了,自然会好。过年去农村走亲戚,有人看不过我的手,提供土方法,把南瓜放入滚烫的开水泡一会,把手放进去冻疮就会愈合了。
滚烫的开水,冰冷无知觉的双手,放了一会才感觉到热,忍受不了,想拿出来。大人在旁边说,怎么这么没用,要坚持才会好,忍着。
于是就忍着,馒头肿成南瓜,又红又胖。还是控制不住继续溃烂。到夜里痒到无法入睡。
9岁,二年级。记不起原因,被阿姨接到她家住了一段。也是冬天。
每天早上跟表妹一起起。阿姨给我们做好糖煮蛋或者面条做早餐。这之前,除了外公外婆的泡饭,我不知道原来家里也可以有早饭吃。表妹跟我差一岁,身形差不多,她的衣服我都能穿。被收拾地干干净净,穿得暖暖和和地送去车站。等车的时候,阿姨还在叮嘱着你们两姐妹中午吃什么,饭票放在书包里……
晚上回来,有浴缸和热水器,可以舒舒服服躺着洗热水澡。
原来冬天也可以是不冷的。
爸爸做水产养殖的时候,冬天的时候特别忙。海塘里特别冷,空气中是湿湿咸咸的海水味。海塘旁边的房子里包括被子和衣服都是潮潮的。他总是穿着很大的塑料防水长靴在水里淌来淌去,一点御寒功效都没有。房子四面漏风,那个时候也没有空调、小太阳的取暖设备,顶多一个热水袋。零下的夜里还要起来很多次。
家里没钱,他很苦恼,也很卖力地赚钱。
很忙很苦,很少回家里。冬天太冷,我盼望他回家,虽然家徒四壁,好歹也算安乐窝。海塘太冷,心疼。
也怕他回家。一回家,父母总要吵架。一言不合就吵架,莫名其妙就吵架。大概这也是他不怎么回家的原因。
家里没有温暖,如何想着回家。
8岁的时候,已离开外公外婆家,借助在妈妈单位宿舍。她出差,我就一个人,委托给她同事。就这么孤零零地过。一个晚上,爸爸忽然来看我,问我一个人可以吗?要不要爸爸陪?
他还是穿着冻脚的大塑料长靴。一件微厚的夹克,内里穿着一件针织衫。我一眼就认出来,那是妈妈不穿的针织衫。
大概懂事太早,也是记事太早。当时就想哭,我跟我爸都像是被我妈抛弃了,她去追求她的追求,而我们却是那么狼狈。
舟山并不怎么下雪。记忆中顶多是一粒粒小雪子。下雪的时候,外婆往我头上包一个红色的大围巾,连脖子都围上。还是抵不住严寒,经常木木的,不会动。
高三那年,4月份,早晨起床,天地一片白茫茫。4月瑞雪。以往要坐一个半小时公交,那天迟迟等不来。8点10分第一节课,我九点半才到。高三很欢乐,都不上课出来打雪仗,没人发现我迟到。我们的教室连着隔壁陆军的房子,小战士们跑到他们的楼上,跟我们在走廊上打雪仗。年龄相仿,哈哈大笑。那是最美的冬季。
上了大学,到了北方,干燥,手是干瘪瘪的,不会像在家时候那么红肿。室内有暖气,教室有空调,起床时候都是暖暖的,洗衣服都只穿个单衣就行。
北方有雪,真正的雪,11月开始下的大雪。踩在地上会嘎吱嘎吱响,深的时候会埋没脚踝。
离家很远,从未想家。一个人轻轻松松的,没有什么思想负担,不用去顾虑父母的喜怒哀乐,也看不见他们争吵,多好。
离家那年18岁,冻疮的历史在那年冬天戛然而止。
已经不习惯在冬天穿很多衣服。永远都是单薄的里衫加外套,穿多了都觉得手脚没法安置。
特别害怕冬季的风。昏暗的路灯下,冷风灌进脖子,全身上下冻得简直要失去知觉。
人长大了,逐渐有了自己的生活,能够自己照顾自己。饿了吃饭,冷了穿衣,无聊看书,睡前洗澡,晨起刷牙,收了衣服要叠整齐,地板地砖要勤擦。这种事情,有些人自然就会,我需要摸索一段才能逐渐理顺。
我开始明白为什么讨厌冬天,为什么手脚永远不会变热。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是一辈子的。
小时候那彻头彻尾的冷,让我恨透了冬季。
现在放开眼,并没有那么糟糕。
有钱可以自己买衣服买围巾买帽子买暖水袋,有精力可以做很多事情。其他人的情绪,其他人的关系,试着不加理会,或者没有那么难熬。
如果一切都不容易,那么,起码还有圣诞老人。
冬天太冷,这周舟山都在零度徘徊。教会自己在空调房里呆着,抱着热水袋,暖暖的,其实也不是那么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