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成为自己》--读《悉达多》有感

“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不能。”

赫尔曼·黑塞在《悉达多》中借主人公之口道出的这句话,于我而言,宛如惊雷。我们自幼便被灌输无数知识、道理与规则,仿佛遵循它们,便能抵达圆满的人生。然而,俊朗聪慧的婆罗门之子悉达多,却用他的一生,彻底颠覆了这一路径。


他的出走,始于对“二手真理”的怀疑。他成为苦行沙门,用肉体的折磨来接近神性;他聆听佛陀的宣道,却毅然离开,只因那完美的法义中,独独缺少了佛陀“本人”的体验。这一步,是悉达多精神的第一次伟大觉醒:他拒绝成为一个完美的追随者,他要成为他自己。

于是,他纵身跃入红尘。向名妓迦摩罗学习情爱,向富商迦摩施瓦弥学习经商。他在财富与欲望中打滚,曾经高贵的灵魂逐渐被懒惰、贪婪所侵蚀。这段“堕落”的岁月,恰恰是悉达多求道之路上最不可或缺的一环。他尝过了,才知欲望的滋味;他拥有了,才懂虚无的空洞。黑塞以惊人的笔触告诉我们:**神圣与世俗并非对立,而是一体两面。未曾入世,谈何出世?未曾拥有,谈何放下?

当他再次出走,在绝望中欲投河自尽时,那條河拯救了他。河流成为了他最后的老师,它不分昼夜,不停奔流,包容一切声音——欢笑的、哭泣的、祈祷的、咒骂的。它教会悉达多“倾听”,倾听这圆满的整体。他最终领悟,他一生所追寻的“阿特曼”(自我),并非一个需要苦苦修得的“结果”,它一直都在。他所经历的一切,傲慢、苦修、爱恋、贪婪、绝望、平和……所有这些碎片,共同拼凑成了那个完整的“我”。

读罢掩卷,我想到的是我们自身。在社会的规训与网络的喧嚣中,我们是否也像年轻的悉达多一样,急切地寻找着一个可以依附的“法义”?是某个成功学的模板,还是某种被推崇的生活方式?《悉达多》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温柔而坚定地拍着你的肩膀说:“去吧,去生活,去犯错,去跌倒,去体验。你的智慧,藏在你独一无二的生命历程里。”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河的摆渡人。这条河,唯有亲自淌过,才知深浅冷暖。这,或许就是黑塞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此刻,操场的阳光正好,学生们上着体育课,我听着音乐,想写一本书的读后感,其实好多感悟表达不出来,再大致看一遍,还原...
    樱子2017阅读 1,306评论 0 0
  • 还差一点点 ——读黑塞《悉达多》有感 (一) 演员文章和舒淇出演了一部电影《西游降魔篇》,其中有一个情节给我留下深...
    赤谷子阅读 1,033评论 0 0
  • 天选之子—— 俊美的婆罗门之子,这个善恶而可无知识的儿子将成长为伟大的贤士和僧侣,成长为婆罗门中的王。 所有人都热...
    小禧xx阅读 1,904评论 0 3
  • 《悉达多》是赫尔曼黑塞写给印度的一首诗。在印度教哲学里面有两个词语,梵和阿特曼。阿特曼指的是小我,自己的思想见闻,...
    哼哼唧唧自言自语阅读 4,371评论 1 2
  •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一个女子,她觉得不开心,活得很痛苦、焦虑,所有的事都不顺利,就是垃圾时间。那怎么办呢?不想活下...
    戎耀律心阅读 3,138评论 2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