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就像梅花。功夫不到的时候,毫不起眼。只有用坚毅,重复风霜的磨练。期待,时间与技艺彼此成全,直到有一天,当寂寞,爆发欢呼,当执念,换来致敬。匠人,终于用耐心,抵达了初心。”
央视的公益广告《匠心》的广告词唯美而生动的展现了深邃的“匠人精神”。
坚守一份初心反复锤炼技艺,经过时光的淬炼,为世人捧出一份耀世精品。
这是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文物修复师们带给我的感动。
故宫修复的时光很长,岁月很静。走进这里你会发现没有一颗安静的心,很难真正去感受到做一件事情的快乐。
故宫文物修复师们用一生的时光,与文物交换着生命的感悟,在文物的修复中体悟着自我的价值。
1977年16岁的王津进入故宫工作。很多破损的钟表,在时隔千年后,在他的手里重现光彩。
修复时一个大型钟表上几十个动物的运动轨迹、出场顺序,一个细节都不能错,这是一场耐心与技能的磨砺与考验。
40年来,经过岁月的磨砺,王津已成长为一名钟表修复大师。
钟表修复大师王津看着展厅里自己修复的一件件重现光华的展品,感叹地说:“人的一生挺快的,工作这几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干不着多少精品,也挺遗憾的。”
这是一个对工作充满热爱的人,发出的人生苦短的感叹。
木器组修复师屈峰说:“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
古代故宫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的想法,融到里面去。
很多人一般都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
其实不是这么简单,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已经把自己也融入到里头。”这是一个修复师与文物之间的情感。
因为这份情感与珍爱,物沾染了人的情意,人知晓了物的性情,而让彼此都变得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双方都成就为难得的精品,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
做一件事情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你与这件事、这个物发生共情,融入彼此的生命,迸发出火热的激情。
当你除了做好这件事情外,没有任何附加的念想,你才能真正体悟到事情本身的乐趣,倾尽全力追求它的完美,在这份心无旁骛的追求中,达到技能的最高境界,打造完美作品。
日本是工匠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国家,吃穿用行中工匠精神无处不在。
这份工匠情怀成就了难遇的精品,也让日本的产品成为全球抢购的热销品。
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一生只做寿司。他找到最好的食材,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不在乎钱和成本,只为做到最好。
日本87岁的老人村嶋孟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用毕生的精力煮好一碗米饭。他蒸的米饭香气扑面、口齿生津、糯软清甜……,供不应求。在他看来,煮饭就是人与米的对话。
日本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螺母号称“永不松动”。该公司对不同的尺寸和材质有不同的对应偏芯量,这是哈德洛克螺母无法被模仿的关键所在。
日本京瓷株式会社创始人稻盛和夫要求生产的陶瓷绝缘材料不仅功能绝佳,还严格要求视觉美感,让人“敬畏,不忍用手玷污”,将紧密陶瓷技术研发到极致……,这些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值得我们敬畏与学习。
美国作家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一书中说:“洞悉百年创新史的内核,工匠精神是一种信仰,是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
工匠精神是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亦是一个企业成就百年老店的秘诀。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每个都成为各自岗位的极致工匠,都发自内心的对工作中的细节和完美展开无限追求。
才能使工作中的每个流程都得到最大程度的简化顺畅,才能让每一次研发都最大程度的满足市场需求,才能让每一次生产都完美无瑕,才能让企业的产品拥有无可替代的竞争力,从而在市场的洪流中独占鳌头,历经百年风雨成就不朽传奇。
“洗净浮华独匠心,梅花香自苦寒来”,用一颗宁静的心,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追求极致、汇聚能量、打造精品。
当你做到物我两忘时,最极致的体验,最出色的“作品”,就静静得来到你的身边,在你的生命里惊艳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