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毂,就是车轮中心的圆木,外与车辐相连,因为毂中间是空的,可以插入车轴并保有转动的空间,所以轱辘能转。埏,就是捏土;埴,就是黏土,做成陶器,就能盛放东西。户,就是门;牖,为窗。一间房,有了门才能出入,有了窗才能通风。这三点说的都是空,但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毂”的空,说的是轴与毂转动的空间,严词合缝了,摩擦力太大,轱辘就转不动了。所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都要保有一定距离,相互间要有个活动的空间。就像植树要有间隔,让树木得以充分的生长,就像铺地板要留有缝隙,以防热胀裂开。所以我们说“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所以我们说“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
“器”的空,强调的是,因为“空”才有了容纳的空间。杯子因为是空的才能盛水,纸是空白的才能写字,人得空了才能做其他的事,心空了才能容纳他物。所以我们说虚心使人进步,因为虚心才能纳谏。
“门、窗”的空,说的是“出入口”的“空”,有了这个口,才有内外交流的可能。所以,杯子不仅要空,还有要进水的“口”;我们不仅要虚心,还要打开纳谏的大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有颗虚怀若谷的心,有个广纳谏言的意,但还需一个“兼听”的“入口”,所以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同时,有了入口,还要有出口,有进有出才能循环往复,就像谏言要化为政令施行,就像一吸一呼,就像吃喝拉撒,就像“事来则应,事去则往”,我们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盛不下太多,所以,那些心事,该放下的放下,该行动的行动。
这就是“无之以为用”。因为“无”看不见,所以这一章特意强调了“无”的功用;但却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因为“无”而忘了“有”。“有”在哪?在“毂”的外围,器物的外壁,房屋的外壳。它们有一个共性——结实。轮毂、辐条不结实载不了物,器物不结实装不了水,房子不结实,塌了。塌了就没有“空”了!那还怎么“用”?“有”是“用”的保障。我们说“有用”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要把地基打好,把房子建好,把身体筑牢,就像我们说的“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我们还要把握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结构关系。这种结构一旦塌了,联系的空间就断了,友谊的小船就翻了,人也就孤立了……所以,谨言慎行。因为,言行是我们连接社会与自然的桥梁。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见,“毂”的外围,器物的外壁,房屋的外壳,呈现给我们的都是外在轮廓、结构、形状等特征,如第一章所述“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边界、轮廓)。
所以,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不要因为贫困觉得空乏,不要以为悲离就是痛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告诉我们的不仅是事物的转变,而更是关照好当下,从已有的事物中发现没有的精神财富。
我们是富有的,因为目之所及都是我们所拥有的,可以是锅瓢碗盏这些物质上的,也可以是悲欢离合这些经历上的,还可以是河同水密这些关系上的,都好!每一种给予我们的都是一种体验与感悟,富裕与贫穷让我们知道富不能淫、贫不能移,悲欢离合让我们感悟事件的变迁与规律,河同水密让我们明白人之常情。
所以,一个物件要化为自己的感悟,一段经历要化为自己的智慧,一线关系要化为自己的慈悲。我们要把一切目所能及的“有”,化为内在的“无”。
所以,我们说“利用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