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临省看病第二天,我照例六点从宾馆的床上轻手轻脚起来。
轻手轻脚起床,不是因为身处宾馆,也不是因为先生身体不适才有的,而是我们夫妻之间长期磨合后达成的默契。
先生从小有赖床的习惯,而我从小又习惯早起,结婚快三十年了,我早已练成了平衡这种生活习惯的强大能力。
那就是首先一天晚上把第二天早起要穿的衣物,要用的东西都放在卧室外就近固定的位置,就可以减少晨起在房间走动的频率,其次就是起床时尽量动作轻缓,不发出声音。只需直接穿着睡衣出了卧室门,到客厅换衣服即可。
其实,因为这个生活习惯,我们曾经也想过分床,但先生坚决不同意,他的观点是夫妻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就是始终都能陪伴对方。
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散步……在先生看来才是真正的夫妻生活。
这种观点我起先是不赞成的,但拗不过他的坚持,加之如今他身体上毛病多,一个人睡,我也不放心,就这样我们只能设法适应彼此了,先生忍受我早起打扰他的美梦,而我则设法让自己的动作变得轻盈。
那天和在家里不同的是,我起床后没有出门去锻炼,而是坐在宾馆的桌子旁日更,这样既不耽误我码字,也打扰不到先生。七点后我叫醒先生,拿出先一天从家带来的面包,牛奶和煮鸡蛋,一起吃了点,七点半出门赶往医院做核酸检测。
我们到医院时,医院已经像个沸腾的大蒸锅,到处人山人海,不亚于早市的热闹场面。尤其核酸检测的地方更是熙熙攘攘的人来人往。我们走到入口时,拿出女儿预约早八点核算检测的截屏,保安一看说我们的截屏不对,不让进去。
我只能再次联系女儿,可是女儿是个如果没有早起预约的事,八点半前从来不会起床的主,她有个习惯就是睡觉时手机一定要打到静音,放到离床头较远的地方。用她的话说,这才是健康的休息模式。好吧,这个健康的模式,已经不止一次的坑了为娘了,这次也不例外。我是打电话,发语音电话,语音留言……该想的办法都想了,可所有的信息毫无例外的石沉大海。
联系不到女儿,我和先生只好站在外面等待。
这次事情也让我再次意识到依赖别人是种病,得治。我从小就是个依赖心很强的人,这和我从小被父母无条件的宠爱有关,父母亲事无巨细的呵护,让我从小养成了依赖的习惯。如果说这个习惯让我在童年和青年时代都感受过幸福和优越感的话,那么中年以后却成了灾难。
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大,父母与我已经明显表现出了力不从心,他们已经很难做到对我有求必应,而我却一时半会无法适应失去依赖的生活,为此,我试着依赖先生,而他是那么的不禁依靠。年轻时,他责任感弱,玩心强,靠不住,年龄大了,能力跟不上时代,加之身体又不好,我能做的除了靠自己就是靠女儿。对女儿的依赖其实完全来源于先生的不禁靠。
依赖不到男人就依赖孩子,我终究只是个小女人。好在与女儿我也只是生活琐事,习惯指示她去做,大事我还是不愿意过分依赖她。毕竟我就女儿一个孩子,我不想让她生活️中压力太大。
这次的事情也是女儿不经意间以先生的资料挂了号,其余的都只能她操作,我将这次的事理解为关心则乱。
女儿也是太操心先生的身体了,想着她不在我们身边,能帮我的事尽量帮一把,谁知会对我们就诊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呢。女儿也是好心办了多余事,虽然这件事坏事算不上,但一定是个多余事。
事情既然已然如此,只能一边埋冤一边麻烦了,在我眼里这才是一家人相处的最佳模式。互相埋冤,互相麻烦,让我们全家人同舟共济,同呼吸,共命运。
终于在八点之后,女儿回复了信息。我拨通了女儿的电话,按照保安说的意思,最后终于让女儿截频了保安要的挂号信息。先生才得以顺利做上了核酸检测。
做完核酸检测,不到九点我们就打印好了核酸检测报告单,才算是基本做好了医生要求活检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距离下午两点的活检还有不到五小时,我和先生就到附近的公园走了走。也算是趁就诊中场休息时散散心。
十一点半,我们去外面吃了午餐,回宾馆休息。一点半再次赶到医院,又一次排队等候,最后终于轮到叫号了,工作人员才通知说,我们的手续里还缺个医生送检报告单。这次倒是痛快,工作人员说可以先叫号取样,再补报告单。
我们听了工作人员的建议,取了样交了费,我们怕样子拿到手上时间久了,会不会过期变质,想着先把样子送病理科再去补医生送检报告单,可病理科没有送检报告单是坚决不收样子。
我们又一次被推进了一场慌乱焦虑不安中。只是,我当时不明白这样的通知为什么不在昨天通知做核酸检测时,一起通知呢?工作人员这样的大喘气,与患者不免造成一场混乱。又是联系医生,又是各种刷码,各种排队等候,又是人挤人,好一番折腾。最后在四点多才拿到送检报告单,连同样子一起交到病理科后,换来一张4月26日取检测报告的单据,这一天的就诊就算到此结束了。
这时候样子已在我的手里拿了一个多小时,为此做为老检验员出身的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担心取的样会失效,影响检测数据。这个顾虑注定成了先生这次看病过程中我心里的一个梗。
回顾这一天的就诊,我也算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医院其实和别的生意没什么差别,钱没拿到手的程序,是可以通融的,但一旦你交了费,那么嘴脸立马改变。花了九百二十八元做个“活检”检测,缴费前取样可以通融,但是取了样,剩下的事一概照章办事,哪怕你那天找不到大夫替你开送检报告,拿着样子走人都行,医院一概不负责。
如此作为,医院的责任感到底在哪里好?没有送检报告,难道是我们的责任吗?谁一辈子能做几次这样的检测,患者怎么会那么门清医院的规章制度呢?那天我心里反复嘀咕起来,检测一个指标,取样其实只是第一步,剩下的检测过程,患者又有几个能懂检验背后的门道呢?
那天作为一个老检验员,我也许顾虑的比别人要多得多!但愿我担心的事不要发生,但愿一切都是我想多了,是我这个小女人以小人之心度医院这个君子之腹了。反正,这么一折腾,我的焦虑变得更为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