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打卡】和学生的冲突——《沟通的艺术》打卡第65天

【读书打卡】和学生的冲突——《沟通的艺术》打卡第65天

【8+1读书会阅读打卡】

【打卡】第65天2025.11.7周五

【书目】《沟通的艺术》第十二章:处理人际冲突

【读者】吴老师

【阅读摘抄】

冲突的定义

在进一步阅读之前,请列举你生活中遇到的人际冲突。他们可能包括许多不同的人,围绕着不同的主题,体现为各种不同的形式。有一些是喧闹的、生气的争辩,有一些是冷静的、理性的讨论,还有一些则是长时间压抑之后短暂激烈的爆发。

无论呈现为什么形式,所有人际冲突都共有某些特征。乔伊要爆斯·霍克尔和威廉·威尔莫特为冲突提供了透彻的定义:“至少两个相互依赖的个体在实现他们目标的过程中,察觉到彼此目标的互不相容、资源的不足和来自另一方的阻挠,并通过斗争的形式表达出来。

【阅读感悟】

当看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开始复盘我生活中的人际冲突。

我是个内向且喜欢独处的人,最怕跟别人发生正面冲突,许多时候尽量避免人际冲突。所以,复盘的结果就是已经很久没有跟别人发生过正面冲突了,但是,跟学生之间小的冲突每节课都会上演。

场景大多是这样的:

我:小马同学,上课不听课,说啥呢?

小马:老师,我没说话呀!(说了不承认)

于是,冲突就此发生。

我:你没说话?你是在认真听课了吗?那么,请你重复一遍我刚才讲了什么内容?

小马:……

针对这种课堂上说话、走神、做小动作等等情况,当你看到后点他的名字时,这些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否认:我没有。这大概就是一种不自觉的自我保护机制把吧。

可是当你问他你刚刚讲了什么内容时,他又没有什么言语了。也只能默认自己刚才的行为。学生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如果他的否认成功了,他会感觉特别有理。所以,老师既然点名,必须是确定发现了他的问题,他才会默不作声。

这样的冲突虽然不激烈,但每节课都会上演。

唉,天天都在跟学生斗智斗勇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