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所有的人都知道”人生皆苦"。
俗话也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更常有好心人劝导我们,“少去想那不如意的八九,多去想想那称心的一二”。
可是,我觉得我们之所以可以”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不只是因为只考虑那称心的一二,更多的应该是在不如意的八九中有了不同的看待生活的视角,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旅途。
1.“受害者”和”幸存者"
当我们听到别人说出“受害者”和”幸存者”这两个词时,不自觉得就会对前者持有一种同情和怜悯,而对后者产生出一种“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祝福感。
而当我们自己是当事人时呢?
受害者
如果我们自认为是"受害者”,在搏得他人的同情后,内心会得到一种安慰。
受害者的心态,也就会成为为自己开脱的短暂的避风港。
幸存者
当觉得自己是“幸存者”时,会觉得自己太幸运了,一定是自己具有某种力量和能力,这样的艰难困苦都过去了,以后还有什么可怕的。
2.分岔路
父亲2017年底第二次脑梗了,而且是多发性的。
本来因为母亲腿疼腰疼,在家父亲照顾母亲多一点,把母亲当个“病人”。
父亲一生病,角色变了过来,换成母亲一直照顾父亲。
这次的病让我如临大敌。
我觉得父母是“受害者”,而自己是“施害者”。
因为父母是在帮我照顾孩子期间生病的。
我一度觉得是自己害了父亲,让老两口的日子过得艰难起来。
甚至,很难让自己开心起来,因为开心会让自己有愧疚感,内心自觉不自觉地都会有这样的读白“爸妈都那样了,你还有心思寻开心”。
时间就这样慢慢的流逝,父亲的行动力竟慢慢有所恢复。
医生说,有所恢复,是因为有代偿的血管产生了新的连接。
就像一条路不通,那就换条路走。
血液传输有了新的道路,生活也能在这条新的岔路上走下去 。
父亲变了。
父亲变得爱激动,心情稍有波动,就忍不住哭了。
父亲竟也变幽默了,我们几个孩子一度觉得“老爸现在像个段子手”。
一次,我和哥哥带他去医院检查,因为医院人太多,所以车停的比较远。
我和父亲在医院等着,等了有一会儿不见车来,老头儿来句:“你哥的车是不是停国外啦?”
我蒙了一下:"啊?"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还有一次。
我妈给做烙饼吃。
我爸评价:“嗯,这饼加上嘴一共三层。”
然后,我忍着笑就去跟我妈告状去了。
我发现“十之八九的不如意”就像是未走过的分岔路,因为没走过所以有些迷茫,有些焦虑,甚至有些害怕。
可是,路走着走着就熟悉了,路上曾经让人难过的事故也都变成了供回忆的故事。
把父母看作“受害者”,把自己看作“施害者”,让我一直处在自责、后悔和无助中。
可是,后来把我们都看作“幸存者”,子欲养亲还在,感到的是莫大的幸运。
老爸每天做的最多的是早早起床坐在沙发上,摇晃着脑袋。
我早上出门早,第一个吃饭。
老爸坐在沙发上,用他的拐棍儿将凳子推给我。
准点听收音机。收听的内容是:天气预报。
他会提醒我天有雨,或有风。
他会提醒我今天8度。
我问:“零上还是零下?”
他说:“谁知道哪头的呢!”
我开心地出门了。
3.每天都值得
有时我们的生活会被打断,有时灾难会阻止我们前进,但造成这种情况的东西有时也能催生出崭新的自我,成为向我们展示新生活方式的工具,赋予我们新的视角。这是多么美好的提醒。——《越过内心那座山》
不如意的十之八九都是美好的提醒,再加上开心的十之一二,那么每天都是值得过得日子。
今天过2024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