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的封底,有这样一句话:青春期是人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在这个时期,如果家长用放任或过度干预的方式养育孩子,将会妨碍和阻止十几岁的孩子顺利完成其完整的成长。
因为家里有孩子,所以对于青春期又比较痛彻的关注,在孩子小学结束之后,又买了好多本关于青春期的书,本来阅读,增加自己对青春期孩子的了解。
青春期孩子,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比较敏~感,比较脆弱,比较冲动的阶段。
所以,在这个阶段,过度的干预或者是过度的放任,都是不可取的。
~~
在这本书当中,对于青春期的内容,有这样几个方面的涉及:
青春期孩子的类型,被过度管理表现,与社会的关系,显示出来的职业态度,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看法,对别人的赞美更加敏~感,对于性别角色的态度,面对更多的生存压力,犯下的各种毛病。
这么多方面内容的涉及,都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的,一个方面是过于宽松,就是放任,一个方面是过于严格,全~方~位约束。
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特别明显,他们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深切的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强烈的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尤为要命的是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
~~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的变化特别明显,像那种说风就是风,说雨就是雨的孙猴子的脸。
青春期的孩子烦恼增多,他们为个人的形象而烦恼,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怎么样做才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喜爱,他们自己一个人悄悄地摸索,如果得不到满意的答案,就会更加烦恼。
另外,还有与父母的相处,不管是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还是情感出现了疏离,都会让青春期的孩子烦恼。
青春期的孩子,如果缺乏友谊和同伴的交往,就会滋生孤独感。如果这种需求和愿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另外一种心理,就是压抑感。
在这个敏~感的身心发展火速的时期,不管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会产生许多要求,这些要求,有可能会受到忽略或者受到阻止,也或者因为不切实际而导致失败,都会让他们陷入困苦无助和深深的压抑中去。
~~
皮亚杰提出过自我中~心,这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中~心”有两个概念:一个叫独特自我,一个叫假想观众。
独特自我是一种个人的虚构,是一种以个人的意愿作为独~立推理体系的模式。这种模式把自己的情绪情感扩大化绝~对化,从而将主观和现实统一起来,也就不理解别人与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为什么不同。
假想观众是自己心理上制造的观众,他们关注自己,以为别人也都在关注着他,都是他的观众。
这种自我中~心太过强烈,就导致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首先就是逆反家庭,特别是自己的父母。
想起来有本书叫做《不要和青春期孩子作对》,我就特别能够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初心,就是因为他太了解青春期孩子这种太过强烈的自我中~心。
~~
在各种各样文化冲击的当下,网络文化铺天盖地,对着青春期的孩子们汹涌而至。
对这些信息的不能够科学而正确的筛选,就导致了青春期孩子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异常现象。
看到过太多的青春期孩子跳楼跳河等自~杀行为,我国有数据表明中国属于世界上高自~杀率国家之一,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的第5位死亡的原因。
把一个孩子养到青春期,着实是一件辛苦的大工程,所以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是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要好好学习的课程。
青春期的孩子介于童年和青年的中间,说他大他不大,说他小他也不小,在这个半大不小的过程当中,已经隐隐出现各种观念的确定,作为家长要有尊重意识,要有协商意识。
所以,无论是放任不管,还是强加约束,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都是没有~效果的,能把孩子越推越远,走上自己的对立面。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尊重,遇到问题的时候需要协商,唯有这样,才可以把孩子引~领到自己想要的那条路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