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感悟到与学生谈话的艺术性,也改变了我以往的做法。
书中说:“你必须懂得:只有你任何时候都不请求或要求任何人来管束和制服孩子,他才会对你真诚地敞开心灵。”
从这句话,让我感觉到了平时工作中的不合适的地方。在平时工作中,总是对学生宣扬一种思想,不好好学习或者犯错误时,要请家长到学校,让家长来批评学生,教育学生。但是这样的做法往往事与愿违,家长请来了,问题却不能解决,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读了这篇文章,终于找到了答案。
书中说:“要是你希望学生的父母来迫使他表现得好,而且学生知道你有这种希望,或者你甚至故意让他明白你有这种希望,那么,就像俗话说的,全吹了:不仅谈不上自我教育,而且你班上连正常的秩序也难以维持。”从中可以看出,作为老师,找家长是需要的,同家长座谈也是需要的,但绝对不能使儿童产生这样的想法:教师正在把他最亲近的、最喜欢的人变成一种吓人的东西。这样往往让学生产生不安和惶恐心里,从而产生自卑感。作为老师,要想办法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只有学生有足够的自尊心,学生才会明辨是非,才会向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想办法让学生在家长心目中的现象优秀,想办法让学生爱上你,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要善于倾听,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有学生向你说出心里话,你必须慎重对待,小心翼翼的分析处理,公平对待,只有谨慎对待,就像对一朵玫瑰花上晶莹欲滴的露珠一样小心,孩子才会向你敞开心扉,才会无所顾忌的畅所欲言,你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感受学生的感受,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要掌握与学生个别学生的艺术,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更是一个理智的教师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