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文聪老师的成长课程,是充实的一天,听了一天的课,让我更加稳定,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刻。孩子的脆弱与家庭养育的方式有关系,是我们自己给孩子铺就的底色, 所以我们需要改变。从小没有教孩子表达需求,在我的印象里,从来都是我看孩子的表情,行为,喜好,考虑孩子需要什么,决定给他什么,倒是婆婆带着他擀面条,缝被子,洗衣服,在我单独带他的日子里,让他更加的痛苦。所以我要把选择权教给孩子,哪怕是不正确的,有足够自由的孩子才有责任,哪怕是错了,他也有权利去承担。而我,是需要提升自己认真,也要想方设法提升孩子的认知,让他见人见物见世界,知道思维以外的世界。
文聪老师讲了一个案例,说妈妈回家,孩子会慌乱的把门关上,所以妈妈给他说,以后回家会提前10分钟给孩子打电话,让他做好准备,不再慌乱。而不是想着突然回家,看看孩子在做什么。
另一个案例,是孩子住同学家,家长说为了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去给同学家长搞好关系,文聪老师讲这是越界,孩子并不需要你去给同学妈妈搞好关系,这是绕着道去接近孩子,孩子不想让家长靠近,家长这样做,他会远离同学。我想如果是我的话,可能我也会这样做,给同学家买点水果,给家长处处关系,时不时的去刷个存在感,听完课,才认识到,原来这样是赶着孩子走啊。庆幸这个家长的案例。
想起来孩子不想上学那天,我下午想回家陪着他,COCO老师说,你问问他是否需要,如果不需要,你就不要回去。孩子是不需要的。所以家长要后退,当天想的时候,再沟通。不是因为你不做什么变的不好,而是你做了什么变得不好,所以,要保持距离,像我之前,孩子不想理我的时候,我会是不是问问他,儿子,给个好吃的,好喝的,你看看这个怎么样。嗯,今天晚上也是,犯了个错误,给儿子发了好几个消息。从现在开始,不发了。他会烦我的。
允许一切事情的发生,允许孩子脆弱,会让他变得更有力量。我们也不否认自己的感受,焦虑就是焦虑,着急就是着急,不要混乱出招就行,听话照做,不要有额外性动作,我们要学着少做点啥,不做点啥,少做一点会更好。
稳住情绪,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孩子做孩子,允许老公做老公。
感恩发生的一切,让我有了学习的机会和动力
感恩老公花重金打造我,让我改变,影响家庭
感恩儿子中午的西红柿炒鸡蛋,他做的西红柿炒鸡蛋最好吃
感恩院里的好条件,每周都放电影
感恩邻居的小伙伴喊儿子看电影
感恩文聪老师的课程,让我情绪稳定,不断觉醒
感恩婆婆在家做柿饼,留给我们吃
感恩邻居阿姨做的包子,让我们吃到了老家的味道
感恩送水的大哥,在我喝完水的一刻把水送来
感恩自己觉醒到不能再对儿子做些什么,今天做的已经够多了
今天的小纸条已经完成,在看到儿子的时候,能更多的“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