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谷·习得|完整的成长&孙瑞雪】(6)儿童是自己精神的主人!

名画总是孩子们的最爱,就像那些名著音乐一样。那里表达的是精神,那里对话的,是精神。孩子可能本来就对精神生活有着天然的精神感觉,有着天然的熟知和亲切,有着本能的嗅觉。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儿童是天生的“精神贵族”

儿童是天然的“精神贵族”,但是如果出生后的环境是个世俗环境,他的“精神贵族”的风格和风范就会被取消。

二、儿童天然向往并敏感于精神

①儿童为什么喜欢看动画片?为什么会如此投入和有愉悦感?

这是因为好的动画片几乎是很多孩子唯一的精神生活的来源。只不过动画片所展示的精神层面各不相同,因此儿童吸收得也不相同。

②由于许多成人并没有成长到可以拥有精神生活的程度,这导致儿童生存的环境中没有精神生活。儿童从哪里获得精神生活呢?就只有从动画片、音乐、绘画和书籍,但是最后的精神生活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互动。

③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为爱在爱中满足。

④如果一个儿童从小被物质世界锁住,他就无法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创造的可能就不存在了。

⑤如果我们听到粗俗的话语感到不舒服,那就是你有辨别了。

如果我们听到枯燥的话语感到难过,那就是你用向往了。

如果我们听到无聊的话语感到想逃避,那就是你有选择了。

如果我们听到难听的话语感到挥之不去,那就是你有需求了。

三、走出精神,创造自我

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一个自由的人,是一个不再被基础的、物质的东西所限的人。

②自信不是依靠比别人强而自信,那叫战斗性。自己发现的真理,会在自己的生命里内化并牢固确定下来,这叫自信!

四、与儿童共享精神生活

①学会为孩子选择世界上最好的经典音乐和演唱者,边看边听,对感觉和情绪是最有帮助的。

②我们不能把孩子交给电视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享受精神生活。

五、为儿童创造精神成长的环境

①0-6岁的孩子不是因为没有选择能力,而是没有选择的权利。如果你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可选择内容,选择更好、更有精神内涵的生活,精神生活几乎是儿童天然的本能。无须什么智力在先,生命本身就可以做到。

②在“爱和自由”的教育中,教育的基点是关心孩子的生命成长,关心孩子内心的所有,当然也包括关心孩子的精神。

③我们要给孩子创造好的精神环境。因为儿童会在环境中把环境“吃”进去,并以气质的状态呈现出来。

在儿童的早期,精神产品都是为了建构精神结构,这是直接注入孩子生命中的东西,最后会变成孩子的品质,所以经典至关重要。孩子被这些经典“吃”进去,就转化成了自己的精神架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