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这个标题给人一种清新可人、有活力的感觉,所以在对作者梶井基次郎没有过多了解的情况下,我以为这篇小说会是一部给人带来温暖的作品。
但其实,并没有。
一开始读梶井基次郎的《柠檬》,并没有读太懂,也没感觉里面会有很大的深意。
我只知道这是一篇很短的小说,大概不到8页的内容。
这么短的文字,会对读者产生很深的影响?我有些不解。
但后来,我看了下知乎上的分析,才恍然大悟,我的理解是多么浅显。
分析《柠檬》这篇小说之前,先说下作者梶井基次郎。
梶井基次郎,日本小说家、诗人,1901年生于大阪;
1920年因病休学,初现肺结核的征兆;
1923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英文科就读;
1924年,与友人共同创立文学刊物《青空》,并发表处女作《柠檬》,但反响平平;
1926年,前往伊豆疗养,与川端康成结识;
1931年5月,首部作品集《柠檬》正式出版;
1932年最后一部作品《悠闲的患者》在《中央公论》新年号上发表;
同年3月24日因肺结核辞世。
为了纪念梶井基次郎,3月24日被命名为“柠檬忌”。
19岁初现肺结核的征兆,31岁因肺结核逝世。
也就是说,在人生中最美好的20多岁,他一直在和肺结核做斗争。
即使他多么渴望,能够在文学上闯出一片天地。
但由于疾病的缘故,他的文字中透露着挥之不去的忧伤。
《柠檬》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不可名状的不吉始终压着我的心。该说焦躁呢,还是厌恶呢——就像饮酒过后的宿醉一样,每天喝酒之后那种宿醉般的时刻就会到来。又来了。这可有点儿糟糕。这糟糕不是说最后会导致肺结核或者神经衰弱,也不是因为火烧眉毛的借款。糟糕的是那种不吉的感觉。
肺结核,神经衰弱,火烧眉毛的借款,每天喝酒后的宿醉……
可以看出现实中作者梶井基次郎的生活乌烟瘴气,一团糟。
不仅被疾病纠缠,而欠了一屁股债,为了暂时从现实中解脱,梶井基次郎只能每天喝酒,借酒消愁。
但清醒后的时刻,现实依旧糟糕,他只能焦躁、不安。
以前能让作者开心的音乐和诗,现在却不能让他安静下来。
乌烟瘴气的日子,已扰乱了梶井基次郎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
他,无法得到一丁点的安宁。
人在不如意的时候,就容易想起以前的美好回忆。
弗洛伊德说“幸福的人绝对不会空想。空想的人只是些不满的人。某种愿望未被满足正是产生空想的原动力。空想都是为了满足愿望、改变不尽如人意的现实。”
不幸福的梶井基次郎,在不尽如人意的现实里,想到了美丽却破旧的街道,根基崩坏东倒西歪的房屋,让人吃惊的向日葵或是美人蕉,想到了烟花、廉价的画笔,刻有鲷鱼和花的纹样的玻璃球……
这些对他来说,都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快乐。
童年的记忆有多美好,长大后的生活就有多失落。
现实中的梶井基次郎,是一个身无分文的人。
作者本是一个喜欢逛各种小店,把玩各种小玩意儿的文艺青年,却被生活逼迫得连买一只铅笔都是一种奢侈。
在生活还没被吞噬的过往,我喜欢的地方,诸如丸善。有红黄色的古龙水和生发剂。华丽时髦的玻璃工艺制品和典雅的洛可可式浮雕花纹的琥珀色或翡翠色香水瓶。烟管、小刀、肥皂、香烟。我曾花了将近一个小时,就为了看这些小玩意儿。最后买了一支上等的铅笔,这对我来说已经很奢侈了。然而,这里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只是一个沉重的地方。书籍、学生、收银台在我眼里就像一群前来要债的亡灵。
在《奇葩说》某一期辩题里,马东说了这样一句话:心里的苦越多,一丝甜就能填满。
在被现实折磨得快要支撑不下去的梶井基次郎,遇到了生活中的那一丝甜。
他在一家普通的水果店里,买下了一颗柠檬。
把柠檬握在手里的那瞬间开始,那一直压在作者心里的不详便渐渐消散开来。
他,感到一种极致的幸福感。
执拗的忧郁,竟被一颗小小的柠檬消解了。
我想,此刻的柠檬,大概就是梶井基次郎摆脱不堪现实的解药,是他唯一的心灵寄托。
他在街道上兴奋地走来走去,把自己想象成身着华服、阔步于街道的诗人。
但很可惜,那只是想象。
而柠檬,只是暂时的心灵寄托。
他走进丸善书店,把柠檬小心翼翼地放在画册之间,然后离开了。
奇妙的抓心挠肝的感觉让身处街道上的我扑哧笑出来。我就像一个奇怪的坏人,在丸善书店的书架上设置了一个闪耀着金色光芒的恐怖炸弹,如果十分钟以后丸善书店美术书的一角为中心发生大爆炸的话是多么有趣啊。
关于为什么会把柠檬当成炸弹,我试着猜想了下。
丸善书店是令作者窒息的事物所在,象征着乌烟瘴气、身无分文的现实,而柠檬是能给作者带来幸福的事物,象征着美好和快乐。
用柠檬炸掉书店,也就是用幸福取代了不幸,这样梶井基次郎的生活,就只剩下幸福和快乐了。
如果可以,好想给作者买一颗柠檬,买一颗能给他带来好运的柠檬。
可现实是,他的柠檬永远留在了丸善书店,就像他永远停留在了3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