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讲授和演示活动步骤,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活动,最后学生制作出精美的器具。一节课学生整体效果还不错。但是到了最后我才明白这节课是制作什么。
教师何不在开始直接说出我们这节课的任务,也可以让学生操作完成后出现成果时,教师点明课题。但是没有,自始至终没有提出或明确这节课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是 老师与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堂教学,通过开放互动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简言之,教学是老师与学生通过互动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因此教学是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的过程。
在教学的这些过程,首先要明确的是教什么 ,解决的是教和学要“达成什么”的问题。
教什么决定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决定着教学过程的设计,制约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更影响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没有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有可能形成一堆无序活动的简单连接和叠加,容易造成学习内容的杂乱和学习质量的低下。 所以,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和贯穿始终的灵魂。正如崔允漷教授所说:“它(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教学目标的设计有什么作用?我认为至少有四个功能。
一是导向功能。 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决定着教学的方向性。一切教学都必须从目标开始。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如果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就会导出有效地教学;否则就会导致无效的教学。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
二是激励作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在教学活动中,要想使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教师就应当在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住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三是联系功能。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联结点。教学活动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形式、手段及教师和学生等因素构成的动态过程。各个因素发生关系,主要通过教学目标。可以说,正是有了教学目标,才使教学活动的其他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教学系统并使之有效地运行。
四是评价的依据。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是以教学目标的完成为尺度的。教学目标作为预先规定的教学结果,评价一定是围绕着它来设定的。
教学活动是否成功,我们在听课时首先要看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围绕目标展开活动,是否达成目标。如果形散神也散,教学过程信马由缰,或者教师肚里明而学生稀里糊涂,这样的教学是成效不高的。
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教学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突破和讲解,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
同志们,方向明确,就要风雨兼程。教学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结果的有效还需要过程的精彩: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的课堂生成----这样,我们才能在终点收获一路的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