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
自己:这周自己是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中度过的,当我写下这句话时发现内心是有一个苛责批判自己的声音在,还有绝对化的思维在;为什么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呢?因为细数这周做的事,有好几件比较有结果的事情,但我第一感觉是昨天推进会议上自己生气的一件事(大模型提效),这件事持续了好久没有进展,所以在我的心里留下了烙印,而这个不顺利也让自己感觉自己不够好;有多件有结果的事,而自己只感受到了这件不顺利的事,浑浑噩噩感占据了大部分,对自己的苛责太深,抱抱那个不被看见的自己,原来是我自己没有看见自己啊:)我对自己百分百要求完美,要求一切顺利,要求外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 ,看见了那份深深的自恋;抱抱亲爱的自己,这些苛责、这些评判让“自己”很委屈;
2、事
工作:
1)整理了团队近期的重点工作任务,并和团队成员进行了相关的沟通,将现状、计划进行了信息汇总,并发送了邮件进行了信息同步,将工作透明化,一来是对自己、团队工作情况的汇报,二来也是让大家信息拉通后,对自己团队工作的支持,本质上也是一种沟通,为了让工作关系更加的顺畅(如果不沟通,领导可能认为这进度慢,到现在还没完成,而我们为了赶进度已经很努力了,协同的同事也看到这些情况,能够理解彼此的立场和困境)谁有需求谁主动,我的主动汇报,换来的是工作的被看见,被理解;
2)应对外场版本在月底前的紧急发布,临时加塞了需求,涉及到工作任务的调整,开会理清楚事情,再进行相关的任务安排,人员的沟通,这件事还剩一个尾巴,就是对产出过程的审核确认;
3)一项自动化的穿刺进行了落地,凡事没有跟踪就没有结果,这件事之前咨询了负责的相关同事,说是有困难无法做到,了解情况后找到了专业人员进行咨询,获取到了方法,顺利完成了;从这件事中获得的另外一个启示是,作为团队的负责人,是为团队解决问题,帮助团队成员拿到结果,这是团队负责人的职责;团队管理者的价值贡献是通过他人拿结果;这件事还可以更进一步的是,把这个方法提炼到流程中,加入检查单中
4)大模型推进的会议召开,虽然还没有结果,但至少有些许进步,大家对信息上拉通一下;从这件事中所得到的启示是,想要成事,正确的方法很重要,利用项目化的思维,识别出有效的干系人是第一次,如何有效识别?利益相关者?支撑协同者?决策者?执行者?
个人:
1)运动跑步30公里,即将进入跑步的黄金时期,不冷不热,很舒服;瑜伽练习1次,尝试了1次搏击操,不同的运动方式,不同的体验,参与不同,选择不同也是训练内心灵活性的一种方式吧;
3、物
1)每日的复盘输出,从这周开始没有在群里打卡,但已形成了习惯,每天进行的复盘因为不需要对外暴露,只是和自己的对话,显得更加的真实,对自己也有了更多的疏通疗愈;
2)樊登听书9本,听的人文历史系列书比较多,对于走神没听明白的,持续听了两遍;
3)读完了《一念之转》输出了简短读书感悟;开始读《拥有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
4、理
从每一件事件中寻找正面积极的意义;坚持正向积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