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认为焦虑作为关键因素,决定着个体如何形成其经验以及如何与他人互动。那些表面看起来的症状,常常是用来分散对潜在焦虑点的注意,也就是说属于控制焦虑的技术。(这一点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来访者,表面的症状是失眠而内在的焦虑是死亡焦虑)就像奥斯卡的这个案例中。奥斯卡的症状是长期担心自己是同性恋的恐惧而前来求治,近期。奥斯卡和女友经历幸利亲密接触后,他感受到的力量与成功令他害怕。第二天早上,他提出交警队对方的要求,帮他摆脱了性交和性能力方面的焦虑,同性恋幻想则进一步帮他确立了缺乏男子气概的懦弱顺从形象,从而保护了他的安全。现在这里不是作为起因的动机因素,而是一种控制焦虑的方法,用来控制伴随着亲密和疏远,新奇和熟悉的焦虑感。(焦虑是塑造自我和调节与他人互动的关键病,理性因素)
焦虑是所有人类活动中几乎都有的瑕疵。寻求满足的需要是在幼儿身上自然发生的,但焦虑则是幼儿从外界获得的。沙利文区分了恐惧和焦虑,如果出现一声巨大的噪音,如果饥饿没有得到照料,如果任何一种紧张增加了,幼儿就会感到害怕。(恐惧实际上具有促进整合的作用,幼儿通过哭闹,表达恐惧,吸引赵料者与幼儿互动,抚慰幼儿并处理问题,相反焦虑却没有指向也并非来自幼儿自身紧张的增加焦虑,使幼儿从其他人身上获得的)
情感状态具有感染力。紧张不安的人容易让别人也感到紧张不安,性感的人容易唤起别人性方面的情感,沙利文认为:幼儿对他人的情感状态尤其敏感,他们自己的状态极大的受到周围情绪色彩的影响。沙利文将照料者的情感感染、蔓延到幼儿的这种现象称为“共情联结”。
如果照料者是轻松自在的,幼儿的需要基本上得到和缓地回应,他们将在放松满足的状态与需要浮现所引发的紧张状态之间轻柔地往复交替。但如果照料者是焦虑的,幼儿会被感染到,因而感到一种没有指向、没有明显原因、形态不明的紧张。与寻求满足的需要不同,这种焦虑所带来的紧张不具有也不可能具有促进整合的功能,因为可能解救这种焦虑紧张的人,正是最开始时引发它的人。
照料者正因为其他的与幼儿无关的事情担心。幼儿被感染了这种焦虑,于是紧张需要缓解,开始哭泣。照料者靠近幼儿,关切的想抚慰他,但是当照料者前来抚慰的时候,随着他的靠近,她自己所带的焦虑也同样靠近了幼儿,而且因为幼儿表现出痛苦,他此时可能更焦虑了,他越是靠近幼儿,幼儿就越焦虑。那怎么办呢?除非照料着能找到一种方法使自己先脱离这种焦虑状态,否则幼儿就只能越来越焦虑。(这就是我们说的,当父母变好时,孩子才能变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