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另一个班班主任邀请我陪同她一起去家访(担任她班的科任老师)。刚好下午没课,于是,随着她去了一个问题学生家里家访。
一:基本情况
开学三周了,小Q到现在都没回来过学校,班主任与其父母电话沟通无果,所以有了此次家访的开端。
从高一就陆陆续续了解到小Q经常性请假,与父母的亲子关系恶劣,习惯性与父母对着干。由于去年12月份疫情的放开,上网课持续一个月,后放假,统计来,居家将近两个月假期。
对自己的放纵,作息时间紊乱,手机的吸引,与父母的对抗等种种原因让他抗拒来校。
二、家访过程
下午三点我们到小Q家,他才吃午饭。也就意味着,他刚睡醒不久。
看到我们来了,匆忙结束午饭,忐忑坐过来与我们闲聊。通过沟通,我们了解到他就是单纯不想去学校,渴望自由,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讨厌被父母强制性的管教。他爱好足球,喜欢刷抖音短视频,喜欢与朋友聊天。
从久不见他,夸赞了他气色,痘痘消退了切入话题,慢慢引导他打开心扉。引导他走出去,去关注大自然那蓬勃生机,充满希望的的大自然景色,慢慢引入人生成长路的酸甜苦辣,他是愿意与我们分享的,分享他看足球联赛的直播,可惜,由于班主任的强调,这个话题没有继续深入探讨。这个是个切入口,但是,被我们人为的掐断了(因为他妈妈从房间里出来了)。
他妈妈出来客厅,习惯性的用要求命令式的语气提醒他明天回来学校。从他妈妈出来客厅后,他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瞬间变了,从最初的放松惬意到后面的攻击性状态,接下来的谈话很生硬,他把他的内心之门关起来了!拒绝了我们了解与沟通。
三、结果
由于时间关系,在我们与他取得初步协议之下,明天早上返校的结果后,我们仓促的回学校开会。
四、反思
俗话说,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是一个问题父母。小Q身上的问题是,父母习惯性的用批评打压式的教育方式,说话方式,沟通方式,纯粹是父母单方面的要求命令式的沟通,而不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他父母采取的是断网,断手机卡费用等强硬的措施来逼迫他就范,日积月累下,到了高中阶段,矛盾开始爆发了。
小Q父母在送我们下楼的时候,我们给她建议,尝试让小Q自己做决定,说明白你们的底线,作为未成年人,不去学习是不允许的,但是学什么内容,在哪里学,学多久?其实可以尝试让他自己做决定,自己做选择。
条条大路通罗马,小Q不愿意去读高中,其实也可以让他选择他喜欢的足球去学习,不过,他父母最大的要求是他必须回学校读高中考大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出现问题了,父母首先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一味的去命令要求孩子。(因他爸爸是我们的顶头上司,很多话语不敢直白点出,有点束手束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