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
张骞奋勇通西域
乌孙公主歌黄鹄
张骞是头一位沟通中原和西域交通的人。西域就是今天新疆以西的广大地区。
原来,投降汉朝的匈奴人告诉武帝:他们的老上单于打到西域的月氏yuèzhī国,杀死月氏国王,把头盖骨漆成酒器,显示自己的威风,这和战国初期赵襄子杀智伯的做法完全一样。月氏人憎恨匈奴,想报仇,却没有能力。【-126.4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武帝听了,半信半疑,何不找人去看个究竟呢?于是下诏召募敢去冒险的人。当时,张骞在朝中当一个小小的郎官,年富力强,很想干一番大事业,便主动应募,带上一队随从出发了。张骞经过今天的河西走廊,到达匈奴边境,被抓住了,送到单于面前。【-126.4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
问明原因之后,单于大怒:“月氏在我们北方,汉朝使者不经商量,岂能随便通过?我如果擅自越过长安,要去南越,行不行?”
不听任何解释,把张骞和他的随从扣押起来了。张骞在匈奴住了十几年,娶了妻子,生了孩子,依然每天拿着朝廷的节杖,考虑完成使命的办法。日子一久,单于放松了监视,张塞找到机会,带着部属向西逃走。走了几十天,到达大宛国。【-126.4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骞得间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这里的人已从商旅口中听到,中国的土地广阔富饶,物产非常丰富,国王早想沟通消息,只是没有机会,对张寒的到来非常欢迎;于是派翻译带领,继续向西,寻找早已逃亡的月氏国。【-126.4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
好不容易翻越葱岭,在今天的阿富汗和哈萨克一带找到月氏国王。使者谈起他们的前辈遭受匈奴侮辱的情况,新的女王早已淡忘,不想再去复仇了。【-126.4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
张骞住了一年多,没什么收获,才动身返回中原,半路上又被匈奴扣留。一年以后,【-126.4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
适逢匈奴王室发生内哄,在汉人奴隶甘父的帮助下,张骞带着匈奴族的妻儿,逃脱监视,回到长安。当初从京师出发,有一百多人,经过十三年,回来时只剩两个,可见旅程是多么艰难困苦!这时是公元前126年的夏天。【-126.4会伊稚斜逐於单,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上拜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骞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张骞向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的地理形势和风俗人情。他以当时的大宛国为坐标,将周围万里版图内的几十个小国介绍得很清楚。大夏国有中国蜀郡(四川)的竹杖和细布,大宛人耕种田地和中原一样,还出产一种最健壮的汗血马。【-122初,张骞自月氏还,具为天子言西域诸国风俗:“大宛在汉正西,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多善马,马汗血;有城郭、室屋,如中国。......大夏在大宛西南,与大宛同俗。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
这么广阔的土地,把它变成大汉朝的附属国,该有多好!到那时,还怕什么匈奴?【-122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欣然以骞言为然。】
武帝的雄心被激发了,他叫张骞沿着今天西南方的云、贵一带,追踪卖竹杖和细布的交通小道,去沟通大夏国。张骞到了昆明、滇国和夜郎,因为山高水急,再也没有办法前进了。【-122乃令骞因蜀、犍为发间使王然于等四道并出駹,出冉,出徙,出邛、僰,指求身毒国,各行一二千里,其北方闭氐、莋,南方闭巂、昆明。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于是汉以求身毒道,始通滇国。】
刚到夜郎国,国王很热情,请张骞喝酒,顺便问起:“汉朝比我们怎样?大些吗?”张骞心里知道,夜郎的位置就在蜀郡南部(今贵州西部),地盘只及得上中原一个郡,不免暗中发笑。他向国王详细解释,指出夜郎国很小很小,因为山高林密,没有走出去,对外面的事情不了解,以为只有自己是老大,其实天下大得很呢。这就是“夜郎自大”的出国王听罢,非常惊奇,也更加敬佩张骞。张骞没有继续西进,折转身回长安去了。【-122滇王当羌谓汉使者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乃复事西南夷。】
公元前121年,匈奴的浑邪王杀死休屠王,归降汉朝,西域的道路没人阻碍,可以直接畅通了。几年后,张骞建议朝廷完成打通西域的任务。
武帝任命他为中郎将,带领三百名勇士,六百匹骏马,牛羊数万头,金帛数千万;还给他配备了好多位副使,向西方进发。【-115.3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他旁国。】
张骞到达乌孙国(今新疆伊宁市一带),国王称作昆莫,态度很傲慢。【-115.3骞既至乌孙,昆莫见骞,礼节甚倨。】
张骞并没有生气,只是分遣使者到附近各国去访问,西边到了大夏、安息和身毒,再回到乌孙来。【-115.3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及诸旁国。】
昆莫派出翻译和使者数十人,跟着张骞回到长安,想看看汉朝到底是什么样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汉朝的强大和繁荣,是西域人没法想象的。【-115.3乌孙发译道送骞还,使数十人,马数十匹,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
使者回国详细报告,昆莫和大臣无不惊讶万状,马上派使团到中国来,建立联系。汉武帝也十分友好,派出使者,从此两国来往不绝。【-105乌孙使者见汉广大,归报其国,其国乃益重汉。】
不久,匈奴人知道这个情况,想出兵进攻乌孙;加以大宛和月氏等国已经事奉汉朝,乌孙王深感孤立,很是担心。于是要求和汉天子结成亲家,借以保障国家的安全。【-105匈奴闻乌孙与汉通,怒,欲击之。又其旁大宛、月氏之属皆事汉,乌孙于是恐,使使愿得尚汉公主,为昆弟。】
武帝和大臣们反复商讨,接受了乌孙国的提议。选出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封为公主,嫁到乌孙国去。乌孙王的聘礼是一千匹良马,汉朝的陪嫁也十分丰厚。公主到了乌孙,成为昆莫的右夫匈奴看到形势不利,给乌孙王送来一位左夫人,藉以抵销昆莫对汉朝的偏爱。【-105天子与群臣议,许之。乌孙以千匹马往聘汉女。汉以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往妻乌孙,赠送甚盛;乌孙王昆莫以为右夫人。匈奴亦遣女妻昆莫,以为左夫人。】
公主住在专为她修建的房屋里,每年只和昆莫相会几次,见面时摆酒接风,彬彬有礼,如同客人。可是语言不通,风俗不同,亲人远在天边,公主无限愁苦,只好自怨自叹,抚琴悲歌,【-105公主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昆莫年老,言语不通,公主悲愁思归,天子而怜之,间岁遣使者以帷帐锦绣给遗焉。】
留下了一首有名的《黄鹄歌》:【-105刘细君作歌曰...】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思土兮心内伤,
安得黄鹄兮归故乡。①
汉武帝得知消息,十分同情,派人送去各种日用什物,每两年慰问一次。昆莫觉得自己年老,要把公主配给孙儿岑阪,这在当地是合乎人情风俗的。公主按照中原礼仪,坚决不答应,并向汉天子上书表明意愿。武帝回信说:“你应该服从当地习俗,注重两国间的关系,共同抵制匈奴。”
公主得到旨意,才勉强嫁给岑陬。不久,昆莫死了,岑陬接替王位,称为昆弥,和中原汉朝保持着良好关系。
公主为了汉朝的国家利益,牺牲了青春和幸福,后人十分同情,也十分称赞。
①这首歌载于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