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
这一章作者运用大量的案例来说明孩子背后的动机,譬如六岁的波比笔挺的踢地板,妈妈在一旁计划下周食谱,其实他就是想让妈妈过来陪他,但是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这里作者说要想知道怎样激励孩子有效地合作,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心理学技巧。
书中还提到,父母们不同的做事方法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因此学习一些心理学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金句:
1、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行为方向,必须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否则我们几乎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2、既然孩子是社会的产物,他最强烈的心理动机就是希望有归属感。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基于他有没有归属感,这是他的基本需求。
3、期望有归属感是他的基本需求,而他计划满足基本需求的方式,就成了他的既定目标。他的行为有目标导向。
4、他用来寻找自身价值感的方法,都是他自己通过直觉找到的,而不是通过理智推断决定的。
5、孩子是观察的专家,但在对观察到的事情进行解释理解时,却容易产生错误。然后他们常常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感时,使用的就是这些错误的理解和定论。
6、孩子会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从观察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据此找到自己的行为方向。从童年起,孩子们就必须学习如何挑战自己以适应和应对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孩子的天性是他们的内在环境,同时也和外部环境有交流。
7、外部环境中,有三个因素会影响孩子性格特质的发展。第一个是家庭氛围。第二个外部环境因素是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第三个因素是普遍采用的"训练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