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与ZH姐姐一起去了XX,路途中谈起了我们各自的退休生活。
与我这个退休不到一年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的人相比,已退休五年的她,为了女儿上学,还一直坚守在一所私立学校里教学。
我们两个过的是完全不同的生活啊!
问她热爱教育吗?她说:不热爱,好像也不排斥吧。而我呢?热爱教育吗?应该是不热爱,并且有点排斥呢。
为什么说有点排斥呢?因为我喜欢自由,不喜欢被束缚;因为我觉得自己有更喜欢的事要去做,比如看世界,比如读书,比如拍照,比如用自己的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等;因为我觉得重回讲台,几间教室,一群孩子,这个空间太小了…
所以我要放下忙碌的日常,寻找一份闲适;我要走向大自然,听听它的声音,看看它的颜色;我要跟着自己的心跳,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把自己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不辜负时光,也不辜负自己。
也曾追问自己,在这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享受过什么?可曾迫不及待地渴望开学?可曾对三尺讲台有过不舍?似乎还真的有过,不过也只是小如磷火。
为什么?因为我不喜欢那些“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教育导向,因为我不忍心用“唯分数论”的大棒去敲碎孩子们多彩的梦想。
这个世界本就是多样的,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欢、自己的特长去选定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让孩子充分体验了文化课的学习失败后,对生活说:我是一个失败者。
所以,我对学生的评判标准是,只要尽力做好当下的事,都是好孩子。也所以,我跟很多人的要求不一致。工作时,还可以勉强自己迎合他人;退休了,我只迎合自己,努力过好当下,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是最好的结果。
姐姐现在唯一的爱好就是用珠子编东西,回来时拐至她家,看着她用心编制的一个个精美的小玩物,竟然只有欣赏而没有自己动手的欲望了。于是,觉得她就是几十年前的我,而我已经老了。
想起了从上大学开始,就喜欢编制东西的我,一双“巧手”,曾被多少人羡慕过啊!而如今的我,已经到了“好汉不提当年勇”的地步了。
哈哈。这件小事,告诉了我什么?
生活总在变化,每个人都要学会合时宜的退出一些角色,合时宜的再增加一些角色。
同时也告诉我:要做自己,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不要羡慕别人生活里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