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性想要学习写公众号文章;发现口语表达能力弱,想学习演讲;好奇心理咨询师是做什么的,又去报课......买书听课,每天持续输入,看上去在主动去学习、去阅读、去听课。
但是,大量的信息涌入脑海中,无法吸收,看上去很努力,实际上新知识无法与旧知识产生链接,所以到输出时头脑空空,就经常出现卡壳,为无法提炼观点,顺畅输出而痛苦。
总是在听完或看一遍课程后,觉得会了,看过了就懂了,每天学习,感觉这一天时间过得很快,似乎很充实,但实际上,如果仔细回忆,那些知识早已从脑海中溜走,没有留下痕迹。
看似勤奋,实则学习效果低,带来的挫败感,让我越来越消极,潜意识里认为我什么都学不会,什么都干不好,自我怀疑变成自我攻击。
最近打算写公众号,经常性卡壳,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原本计划朝着书评方向,可是总是书看完后无法提炼观点,更无法输出内容。
我有些迷茫和焦虑,为什么其他小伙伴能够日更千天,每天都有内容可输出,我每次到日更时间,不自觉的拖延,没法下手,反复徘徊,拖到最后,不得不写时,才开始接着急。
昨晚请教老师,他是如何提炼观点的,怎么做到持续日更的?老师说,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要多读,多写。
在阅读一本书时,将你认为重要的观点全部罗列出来,从中找到3个最有感觉的观点,开始着手,思考内部联系,如何组织语言,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开始书写。
一个观点+案例,基本上300字左右能够说清楚,3个观点基本上1000字左右,再写开头引入200字左右,结尾总结升华200字左右,与开头呼应。这样一篇文章基本上能够说清楚你想表达的主题。
他提到了公众号写作中正文部分的每个分论点是一个小的黄金圈法则,也就是表达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点。
听完后,感觉受益颇多,道理都懂,用时依然不会。今天不经意间读到无戒老师写的《自由职业者生存手册》这本书中也有关于解决我读完书后无法提炼观点的方案。
与老师讲的内容基本一致,不过书中叙述的更全面一些。看似勤奋,实则学习效果低,带来的挫败感,让我越来越消极,潜意识里认为我什么都学不会,什么都干不好,自我怀疑变成自我攻击。
无戒老师说,这是因为学习力弱,大脑承接不住系统涌入的新知识,要想破解此困境,需要化被动为主动,带着抓手去学习。
抓手是什么呢?
就是基于你现阶段情况和对相关领域的了解提出问题。具体做法是:拿出一张白纸,思考并将大脑中所有繁杂不的问题全部写下来,筛选出最主要的10个。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了解如何写书评,就将自己想到的所有问题列出来,比如什么是书评?它与读书笔记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关联?书评的框架结构是什么样的?开头引言如何写能吸引读者注意力?如何积累素材用于书评写作?书评写作是否还有发展前景?诸如此类,把问题写出来。
然后,花半个小时,将与这些问题相关的书籍、网络课程、其他资料找出来,只了解概念或入门常识,然后用自己的话将其复述一遍,再写下来,回答完第一个问题,再开始找第二个问题,以此类推,等10个问题的答案全部找到,就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学习,就是提出问题-搜索问题-找到答案-复述问题,进行闭环学习,能有效锻炼自己提出问题、搜索信息、精准概括的能力。
践行,验证,迭代更新问题,构建知识体系,等你在提出问题、实践复盘、解决问题这个循环中反复走过数遍后,就会形成一套独特的解决问题的心法。
只要学会了这些实战,何愁不会写书评,不会写公众号文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战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