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到端午
文/一叶飘萍
写于2022年6月2日端午前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又是五月五,传统节日端午节到了。一早先生语音通话,问端午吃什么,我说有朋友前几天送的粽子,还有园子里的韭菜,包点饺子,吃个粽子,过个节应个景。
一向都不怎么重视仪式感,尤其是现在,想吃什么随时都可以买,粽子也不是只能在端午节吃,冻在冰箱里,啥时想吃啥时吃。小时候在晋南和豫北老家,差不多每年五月端午节基本上都是麦黄杏熟之时,农民忙着麦收,虽然顾不上过端午,却还满有仪式感的。
小孩子手腕和脚腕上都要带上五彩丝线缠绕的小绳,腰带上还要挂个花布做的粽子形状的小香囊。一直都很喜欢闻那个香囊,那是各种混合味的自然香,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香囊里装的是些什么,而且好多年都没有再见过那种香囊了,好怀念那种香味,一到端午就想起那个香囊。
老家晋南过端午时不包粽子,而是蒸镜糕,其实就是有名的陕西甑糕,自古秦晋一家,而晋南和陕北只隔条黄河,风俗习惯都相通。每到端午时,家家户户提前泡好糯米,先在大锅里煮一会,然后捞出,一层糯米一层枣地铺到放了笼布的笼屉里,大火蒸上几个小时,直到糯米和红枣软烂黏腻混在一起,等放凉后,泡在凉水里。在五黄六月的夏日里,吃上一块凉凉的镜糕,美得很!
邻里邻居都有美食分享的习惯,端午大家也互送镜糕,虽然材料都差不多,但每家的镜糕口感却不同,可能和火候有关,不过那几天吃多了镜糕也就分辨不出来了。由于从小没有包过粽子,所以到现在我也不会包粽子。虽然不会包粽子,但这个送几个那个送几个,端午时的粽子比会包粽子的人家还多。粽子泡在凉水里,随吃随取,差不多端午的前后一周每天都吃粽子,也是幸福的负担。这边的朋友每到端午都会给我买南北风味的粽子送过来,万水千山粽是情,让我感动不已。
南方人喜欢肉粽,北方人喜欢枣粽,南咸北甜。南方的粽子一般都是用竹叶一类宽大的叶子包裹,粽子可以做得很大,一片叶子就可以包一个粽子。北方的粽子一般用的是芦苇的叶子,有时得三、四片叶子合在一起才能包一个粽子。有一年朋友包粽子时,我有心跟她学学,光是第一步拿三片叶子折个漏斗形,就半天也学不会,好容易能把叶子折成漏斗形了,装好米和枣,用叶子包时,双手不会配合,不停地左手倒右手,不是叶子破了,就是漏米了,怎么也用不了马莲捆好粽子。反正我觉得用芦苇叶裹得粽子,非是柔软的马莲草捆住的才是正宗的粽子,而如今超市里卖的被棉绳五花大绑的不是正宗的粽子。朋友也没想到平时看我做饭也是挺利索的人,怎么就笨得学不会包粽子呢?
出门散步时发现小溪边有块地长了不少芦苇,正值端午时节,叶片油绿油绿的,虽然不太宽,但四、五片也足以包个粽子了。剪了一大包芦苇叶子回家,先用水清洗一下,再放入开水里煮软,泡好糯米和枣,拿起叶子包了起来。叶片太小,还有裂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包了不到10个迷你小粽子,也许是最丑的粽子,但有新鲜苇叶的清香,糯米红枣的软糯香甜,口感一流。剩下泡好的糯米,用苇叶铺在盆里,一层糯米一层红枣做镜糕,让我吃出了思乡的味道。
明天就是端阳了,不是小孩也不需要带五彩丝线了,也没有香囊可佩戴。疫情前无意中发现几根艾草,挖回来种在后院,几年间,艾草蔓延了一大片。虎年的春天有点冷,今天去省选的路上拐过去看了一下芦苇,只有不多几片叶子长出来,摘了几片叶子,闻了闻有股青草的香味,准备铺在糯米下面蒸点镜糕。艾草也没长太大,如果吃青团似乎叶子有点老,如果当挂艾似乎艾叶的味还没有那么浓。挑大一些的割了一大把,用红丝带系上,挂在前门上。悠悠艾草香,绵绵情意长,丝丝祝福意,岁岁皆安康。
端午到,粽飘香,挂艾草,佩香囊,花朝月夕多胜意,愿山河无恙,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