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77,11-8-2,告子章句上8-2》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今天是丁酉年庚戌月乙未日,九月十六,2017年11月4日星期六。
上一节讲到,曾经繁茂的牛山,如今成为光秃秃的荒山,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节制地伐木放牧,不得休养生息。于是,人们只见其荒,未见其美,就认为它本来就是一座光秃秃的荒山,可是,这真是山的本性吗?
显然不是。
青山绿水变成荒山恶水,当代中国人是感受过来的,即便是山体滑坡和整体坍塌事件,背后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不仅如此,不仅一地一洲的情况如此,就是全球性的厄尔尼多现象,背后也是人类活动的身影,天灾和人祸已成为咬合关系,这是我们今天的地球现象,由此可知,这些穷山恶水的表象,并非山水的本来面貌。
那么,山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林木繁茂。
反观如今的荒山,又该怎么解释呢?能说不是山了吗?是山。但是属于未现本质的山,是山的变体、山的异体、山的哀歌变奏。
这一节,孟子接着说,就在人身上也是一样,人性本善,这是本质的,就像牛山的本性是繁茂美丽一样。人在有生之初,就具有仁义之心。
前面的章节学习过,仁义之心,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称为四心,又称为四端。这仁义之心有一个特点: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是本然的、随感即现的,就好像那曾经繁茂美丽的山木一样。
既然是本质的,又是本然的,又为何会有失去良心的人呢?
因为不知操存涵养之功。
功夫缺位的后果就是逆转:被诱惑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功夫,没有做功夫就会被外物所诱,情欲所牵,导致恻隐之心反成残忍,羞恶之心反落贪昧。
人之所以丧失良心,就好像刀斧砍伐林木一样,今天砍伐,明天又接着砍伐,就这么天天砍、日日伐,又想要山木繁茂就是扯蛋,更何况,对良心实施砍伐的,可是比刀斧更厉害的物欲和情欲啊,就这么天天砍、日日伐,不把良心砍成光秃秃的荒山才怪呢!
现在的问题是:物欲的刀斧,能得到控制吗?还是只能任其失控?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