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78,11-8-3,告子章句上8-3》
【"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
今天是丁酉年庚戌月丙申日,九月十七,2017年11月5日星期日。
平旦,是平明时候,就是清晨太阳跃上地平线的时候。旦字,就是一个日字下面加一个横,表示地平线,组成了形象字,表示太阳刚刚跃上地平线的时候。
现在我们使用的标准时间,即24小时计时制度,始于1883年11月18日,美国发布第一份全国铁路时刻表,"这一天正午时分,美国东部的时针全部回调至12点,从此,上帝的时间由人间指针代替",人类不再按照生物钟作息,而是遵从统一的指针指令。工业时代强有力的进程,抹消由地球公转和自转造成的天然差异,改变为统一的也是划一的一个叫做市场的东西,它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悄然改变了眼前我们身处的世界的全体人类的生活面貌。
平旦,这个词仍然保留在中国文化中,虽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却不能回避其深刻与不息的生命力,它将比任何一位现代人的生命更为长久、深刻而价值非凡。
梏,音固,gu4,原意是手铐。桎梏常常连用,桎是脚镣,梏是手镣,是束缚的意思。
上一节,孟子指出人性本善,却为物欲砍伐,以至丧失良心,犹如繁茂美丽的牛山遭遇斧斤砍伐而成荒山一样。由此引发一个问题:物欲的斧斤,能得到人类的控制吗?还是无力改变而只能任其失控?
这一节,孟子以斩钉截铁的态度回答这一人类根本性的问题。
孟子说:能。
我们不能回避问题,即物欲确实有能力使人丧失良知,它的力量悄然而深刻,且面目多样,不易辨识,只有承认了它的力量,才能正视下面这个事实:无论物欲的力量多么强大,却不能使善端终于泯灭。
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信念而已,而有人类本身自有而不假于外物的机理,中国文化称为阴阳与动静。
孟子说,人在日间纷扰,到了夜间宁静,他的良心也必然地有所生长,积攒到清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还没有与外界交接,正是夜气清明的时候,这时,良心发现,善念萌生,也懂得好仁而厌恶不仁,好义而厌恶不义,这时候的好恶大约与多数人的公是公非相去不远,但是,这一念之良又是微弱无力的,为什么呢?放失的时间太长,发出的善念太弱,所以说,所存的仅仅是几希之间,概括说来就是少许相近。
一点微弱的生机,带给人类的却是伟大的希望。儒家方法就是发展善端,进而培养扩充。
这个方法对不对呢?这是唯一一个方法,是住进孔子的大房子,走上孔子门前大道的唯一方法。
这个方法有效果吗?每天清晨起床,第一件就是日课,晨起即读圣贤书。两年下来,心知这个方法有效。以我恶习积重之身,借用善端扩充之法,以两年的日日之功对抗之前几十年的深重积习,如此不成比例的悬殊对决,尚能做到稍能检束,可见这个方法的威力不容小觑。
可是,有希望就有失望,有成功就有失败。这个方法不是个案所能肯定,也不是个案所能否定。它是超越个体和超越时空的大方案。
大方案,不是取消差别,而是容纳失败。
孟子说,这个方法常常失败。
孟子的态度教育我:我们要做的不是回避失败,而是探索根源。
孟子问:为什么这个方法常常失败呢?原因在随后而来的白天的所做所为。
天明之后,白天的所做所为,如果尽干些不仁不义的事,就把那平旦之时,由夜气积攒到清晨的善念,一下子砍了,反复的伐了,使得原本微弱的良心随即禁梏而丢失。正如林木被伐,幸而有些萌芽生长出来,却又被放牧的牛羊消灭一样。这么搞,良心岂能不丧呢!
找到问题,则成功的方法几乎呼之欲出了。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