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开始试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规则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它为教师依法依规进行教育惩戒提供了依据,也很好的理清了惩戒与惩罚的边界,对惩戒的实施范围更是作了明确的界定。这个规则一经颁布,便引起巨大轰动,但其实它的试行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一教育惩戒的内涵
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二认识的误区
很多人将惩戒与惩罚混淆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符合教育目的的惩罚方式才是惩戒,反之则不是惩戒。以体罚为例,体罚属于惩罚方式的一种,它有损人格尊严,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是不利于实现教育目的的。
三理论依据
教育惩戒属于一种教育手段,它的存在有其心理学依据、教育学依据和法理依据。在斯金纳看来,惩戒是利用不同的教育情境采取的不同教育方式。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惩戒在促进学生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法理学认为:职责与权力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对学生具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因此教育惩戒权是一种职业权力、专业权力。
四使用现状分析
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关于教育惩戒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是不敢行使惩戒权,要么是滥用惩戒权。
五原因分析
1随着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和教师的关注度增加,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而学校内部对教师的考核也是数不胜数,教师的压力倍增,有时不免情绪失控,因为教师也是平凡的普通的人,所以才会出现不敢或者滥用惩戒权的情况。
2“爱的教育”、“赏识教育”席卷整个教育界,似乎只要有爱和赏识便能转变所有的问题学生。很多家庭中,孩子都是“手中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家长得呵护中长大,听不得批评,心里承受能力弱。老师一旦训斥学生,便会被家长“威胁”,要求老师赔礼道歉,要么告到教育局,而面对学生这样的“弱势群体”,再加上公众舆论的压力,学校的不支持、不作为,让老师孤立无援,那么老师还敢实施教育惩戒么。
3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叛逆,家长的维护,学校的不支持,让教师的教育惩戒无从下手。对于很多教师而言,管的松就是不负责的表现,管的严就是惩罚学生。还有些学生让人不知从而管起。
例如,教育惩戒中:(一)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或者不服从教育、管理的;(二)扰乱课堂秩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三)吸烟、饮酒,或者言行失范违反学生守则的;(四)实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的;(五)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学生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批评教育,确有必要的,可以实施教育惩戒。
可是事实如此么?事实是老师遭遇第一和第二种情形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回到办公室自己摔书发牢骚。因为老师让学生站在教室内他依然会绕论纪律,告知家长家长会说自己也管不住,告诉学校学校也不敢对学生怎么样。学生可以拍着桌子和老师吵架,而耽误的是全体学生的上课时间。这是真是的案例。
对于骂老师的学生怎么处理?我经历过的有几种情况,其一:老师要求公开道歉,结果是硬着头就不道歉,家长也没有办法,大家就都在办公室发呆,谁也不说话。其二:老师一笑而过,领导说了,学生骂老师可以,老师不可以骂学生,只能把学生看成是不懂事的孩子,不和他们一般计较。如果老师反骂回去,后果就不是老师能承担的了。其三老师当作没听见,该干嘛还干嘛,就当没这回事。以后不搭理这学生就行了。
4很多家长一听说要给孩子停课,立马翻脸不认人,打电话给校长告状,到教育局状告老师,质问老师:谁给你的权力,你停课是代表你自己还是代表学校,我今天就要一句话。变相威胁老师,各种情况都有,而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每天要应对的事情已经够多了,自己负责反倒是这样的结果,心寒之后会怎么做呢?
教育惩戒权的试行目的是好的,但真正要实施起来,可能任重道远,毕竟冒着丢失人格、受人侮辱、丢掉工作、名誉受损、倾家荡产的风险去实施教育惩戒,很多老师都会束手束脚,这样反而不利于教育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