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7:00~9:00,在为中国而教TFC的杜伟峰老师的邀请下,我第三次给TFC援助的乡村教师们讲课,这次分享的题目是《如何上好复习课和讲评课》。
课前杜老师设计了三个问题:
1.针对你选择的课程主题,你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2.针对此困难,你已经做过哪些努力?
3.针对你选择的课程主题,你希望培训师提供哪方面的支持?
我从老师们的回复中挑选出来几个有代表性的进行总结梳理:
蒋琴琴老师
1.初次参加工作,不清楚初中阶段的数学期末复习用何种方式能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2.让学生在各章节结束后制作思维导图,为期末复习做准备。设计了一些期末复习题,预备到时候进行练习。
3.具体的期末复习策略
毛彦民老师
1.学生不会灵活运用知识,可能是教的时候也很死板,学生就死记硬背。比如解方程的有关练习题就只会去死套模板而有时忘记了的话就立马算错,后期也再次讲了这些步骤的来由但收效甚微,又快期末了有关知识一直没有落实好如鲠在喉。
在学校课改模式下学生讲得非常多,但有时候学生讲解就会变成精英展示,对于很多潜能生来说课堂参与感就很少且体验不好。尤其是期末复习课,学生的知识应用变得比较灵活,尽管有分层设计练习但是总体来说潜能生还是不敢讲久了就变成不会讲了,平时新授课的鼓励作用也没有那么高了。怕学生破罐子破摔。
2. 先是利用希沃课件将概念性的知识进行游戏的活动提升趣味性,然后对练习进行简单分层,将简单直接应用的题分给潜能生展示
3. 简单来说就是复习课怎么上,重心放在练还是讲上。对于没听懂的学生如何进行帮扶更加有效。
杨志芳老师
1. 复习课如何上?既不会让学生枯燥乏味,又能有效果?
以什么形式上复习课?
对于题型的把握,是以什么依据?
什么样的一节复习课才是有效的?
2. 会尝试将知识点进行串,也会请教一些老教师,但是还是不知道如何把握复习课的节奏。
3. 如何去备一堂复习课?
怎样上才能更有效,不再是单一的罗列知识点、例题。
王丽芬老师
1.数学复习课多数是以讲练习为主,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都不高,效果不是特别好
2. 尝试让学生自己来讲题
从老师们的回复中可以看出,有的老师也在自己的教学中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这种敢于尝试、敢于探索的精神还是很令人感动的。结合老师们的问题,今晚我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复习课的教学模式、讲评课的教学模式、做知识的串珠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在分享过程中,我和老师们有两次互动,很有意思。第1次互动,我在讲解一个问题的时候,给老师们两分钟的时间回答一下这个题目的选项。结果只有一个老师给出答案,其余人没有动静,我猜测大家都没有在听,于是告诉大家也告诉自己,即使没人听我也要把课讲完。正在我调整情绪准备再继续的时候,大家开始在群里回复和反馈。好吧,大概是网络延时的问题,原谅大家!
最后的提问环节蒋琴琴老师申请连麦,我大加鼓励和赞扬,她提了三个问题,有两个设计学习方式。我问她是不是班主任,她回答说是,于是提醒她,既然自己是班主任,可以在平时班会课中渗透学习方式,而不是只在数学课上偶尔用一下。所以说,我们学校每一届初一的学生,开学第一周都要进行专门的学习方式的培训,尤其是班主任首当其冲,这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说,学生们做题速度特别慢,怎样解决?我现在的学生做题速度也慢,但是我们要看到,慢有时候也有慢的好处。学生有的做题慢,但一旦会了写出来就是对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比如我们带一个班级,刚一开始学生们表现并不一定能够尽如人意,就好像开动一艘大船,无论刚开始怎样慢,只要他有了加速度,慢慢的他就会有自己的速度,并且会越来越快。
还有一位史俊丽老师问:“毛老师,我是初三化学老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都有问题,甚至影响到物理化学学科的计算,有什么方法能帮助他们吗?就化学来说,涉及的计算可能也就小学毕业的水平。比例可能还好,基本上比较难的就是百分数的计算,就是说除法不会算。”
的确,在我们的教学中,数学老师经常会被物理化学老师吐槽,数学是怎么教的?怎么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么差?我给出的建议就是请这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遗余力、不厌其烦的给学生展示计算方法。不能把原因简单归咎于数学老师教的不好,孩子小学数学没学好。学生遇见你是一种缘分,如果你能担负起提高他的计算能力的重担,学生们的化学成绩就会因为遇见你而有进步。
总之,孩子的积极性、勇气、自信不是一两堂课就能够带动起来的,一定是通过长期的鼓励、训练,提供足够的机会,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所以老师的角色很重要,我们都是有教育使命的人,我们要做有使命感的老师。
成长最快的方法:去做你害怕的事。
当你知道一件事情很难,但你依然去做,其实你已经在成长了。
你越恐惧,成长就会越大。
可如果你只想待在舒适区里,反而会限制你的发展。
破茧成蝶的第一步,就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试试你害怕的事。
这也算是我在做一项公益性的工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看似在帮助别人,其实是在帮助自己,助推自己成长。每一次分享都要重新梳理和整合,每一次讲座都是平时积累的结晶。若想有东西能给别人讲出来,自己首先要厚积薄发,所以日常的积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