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第30期代艳坚持分享第57天 2021-10-15
自网30期8月20日开班到今天10月15日,快两个月了,今晚要进行第八次课程了。不知同时也感觉每天都飞逝般如流沙在手指间划过。今天听到一句话很有同感,也再次对刘老师说的,慢就是快,少就是多。慢和快其实都是人的内心的一种感觉,因为你快乐了所以会觉得时间过的很快,因为心流在不断的出现,而感觉到慢时是因为太多的不在当下,太多的牵绊,从而在心底里有种愿意希望这种煎熬和不痛快能快点消失,内心在与之抵抗和抗衡,而不是接纳的状态,从而越来越关注这种不好的感觉,从而才有了度日如年的感受。是选择快和慢呢?快和慢又如何来定义呢?再快又能快到什么程度呢?慢又能慢到什么程度呢?一天只有24小时,是快是慢也只有24小时,快和慢是为了什么呢?都是为了一个速度,而速是脚背上有一只飞翔的鸟,只有行动了,鸟儿才有力量展开希望的翅膀飞翔。速度就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在小组群里读书打卡也到了第50天了,自刘老师组织读书打卡挑战开始第五天了,打卡中设定了语音和文字,刚开始还犯愁这文字如何写。但随着自已投入到了第五天,这个变化也在慢慢的发生着。原来只是形式上的一种打卡,而现在呢,能专门抽出半个小时或是更长的时间来投入到读书打卡过程中。而且再也没有之前的那种什么书都想看,而什么书都感觉读了记不起几个字,可能这就是读出声之后再用文字(不管是回头抄写还是用自已的理解来重新组织语言),之前也尝试着用有文字分享有语音分享的小程序,可是没有坚持到一个周因为漏了一天然后要求花多少网币才能继续,后来也补上了一天,但是后面又漏了,接着就要花0.1元来补,到后面就不疾而终。两者之间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刘老师设置的是50天有咨询奖励,而免费平台设置的是如果你漏了让你有所付费。这让我想起了为什么在家庭中惩罚的弊端。因为我们没有尊重到每个人其实都想好的初心,从而用惩罚的方式斩断了每个人想好的意愿。孩子为什么破罐子破摔,因为孩子看到自已在父母的眼里就是一个破罐子。努力做好每一天,在好氛围的团体里面争取不掉队。
今天早上的读书会老师们的真情流露,苦涩干瘪的文字好像一下子都活了起来,老师们将自已的情感注入到了文字中。那一刻仿佛每段文字都成了生命中跳动的符号,这些都是智慧的碰撞的火花。今天读到的是差异问句和应对问句,把奇迹问句和评量问题联系起来。奇迹问句是天上的云,评量问句是登上云的梯,那差异问句就是有层次感的一阶梯,二阶梯….,而应对问句就是在梯小上人的双脚。小人有一双飞翔的翅膀,翅膀上写着行动+动力;支持+激发;持续+暗示。在团体的浸泡中不断的增强提升自我的我能感,配得感,持续感,力量感,优势感,进步感,信念感,效能感,自尊感,从而真正的朝着自已对自已生命的掌控感和使命感目标而前行。最终在家庭中,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能在每天洗衣做饭里,也能感受到那种生活的美感。
万物皆有裂缝,那里就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建构解决之道,同时黄皮书上也提到了解构,度娘如是说:解构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运用现代主义的词汇,却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词汇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美学,力学,功能),由此产生新的意义。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线,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而创造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想起了曾经的“拆拆乐游戏”,是自身与自身覆盖和整合的一个过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