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9
罗伯特肯尼迪曾经说过,GDP衡量的既不是我们的才华,也不是我们的勇气;既不是我们的智慧,也不是我们的学识;既不是我们的同情心,也不是我们对国家的贡献,总之他囊括了一切,除了那些让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事情。
例如我们带宠物在树林里散步,例如照顾孩子,陪伴老人的时间,这些都没有计算在内,还有比如说参加一次公益活动,或者是以葡萄酒来换取一些咨询服务等等,这些也都不在纳税申报表上。那些所谓的数字,无非是简单易于衡量且可以看到结果的硬邦邦的数字而已。
他说的内容,可能对我一个非经济学的个体来说有点难,但是我却想到了陈坤。想到他举办的心灵建设公益项目“行走的力量”,那个里面更多的是感受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觉察。他有几句话,让我很是感动。
第一句,“在行走中发现真实,于旅途中收获成长”。
看似简单的行走,其实是收获的路途。无形中的个体滋养和休息。
第二句,“生活是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的重复,但我们总能够在重复的外在环境里面有一些全新的体验。”
在行走中,不断的向外看,始终关注外面的事物,用眼睛发现更多新鲜的事情,好比,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因为行路过程中,你将会看到不一样的环境。
第三句,“向内看的方式有很多种,但保持对感受的觉知同样重要。”
我每次工作坊,都会问小伙伴,你当下的感受是什么?我们可以忽略当下的一切,但是却不能忽略我们的感受。痛也好。乐也好,感受也是一种觉察。
第四句,“我一直看自己心里在想什么,会看到‘有点难’的念头,但看到了好像就过去了,我就走下来了”。
面对困境,是坚持?还是放弃?但是最有价值的点在于,我们看到了心理的想法,而不盲从,也不茫然,因为看见,让我们更坦然。
第五句,“既可以跟大家共存,还可以享受自己,甚至能够找到朋友,便是行走的魅力所在。”
行走,需要一个人的独处,但更需要团队的力量,和而不同,携手前进,手和手之间传递的不光是温暖,更多的是力量。
说到最后,陈坤发现,项目其实帮助的是他自己,与人同行中,觉察自我,内心也变得更加轻松。
昨天还有个小伙伴说,人活在世上,需要觉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觉察,但是这个动作,却不能停下来,因为有了觉察,我们才会进步。就像每次去交付觉察工作坊一样,看似是知识的输出,但是每次却也给我自己反哺的力量,让我看到“新和心”的觉察。
#价值困境# #斯坦福人生设计# #你的人生价值# #价值卡点# #陈坤# #行走的力量#